很多人都對“下雨天更容易入睡”這句話深有體會:雨聲滴答,空氣濕潤,心靈沉靜,一切都仿佛慢了下來、為睡覺做好了準備。但這個現象只是我們的主觀感受,還是真能幫助我們入睡呢?
從生理學角度來看,雨天環(huán)境確實更利于大腦發(fā)出“入眠指令”。下雨時,厚重的云層會大幅降低陽光強度,使環(huán)境光變暗。根據生物鐘原理,人體的松果體會因光感減少而增加褪黑激素的分泌,這種調節(jié)睡眠-覺醒節(jié)律的核心激素水平升高后,人會自然產生困意,更易進入睡眠狀態(tài)。
同時,雨天前后往往伴隨氣壓下降,對氣壓變化較敏感的人會感到疲倦、乏力,這種生理性“低活力”狀態(tài)也會推動大腦更快進入休息模式。
此外,下雨時空氣濕度提升,有助于黏膜保濕、保持呼吸道通暢,尤其對鼻炎或氣道敏感人群更為友好,呼吸順暢的狀態(tài)也能提升睡眠品質。
從物理學角度來看,雨滴的聲音是一種天然的“低頻白噪音”,其頻率多集中在 200~800 赫茲之間,屬于對人耳溫和、不刺激的低頻范圍。白噪音具有屏蔽高頻突發(fā)噪音的作用,能抑制刺耳的環(huán)境干擾,這也是很多助眠 App 和白噪音機器中常見模擬雨聲功能的原因。而且,雨聲節(jié)奏穩(wěn)定、沒有突變,能給大腦帶來類似“搖籃曲”的節(jié)律感,誘導副交感神經系統(tǒng)占據主導地位,讓心率和呼吸慢下來,有利于放松入睡。
從心理學層面來看,雨天能讓人更容易“放慢節(jié)奏”。雨天帶來的“社交活動減少”或“宅家氛圍”,會讓人在心理上松懈下來,擺脫日常快節(jié)奏生活的壓力感,從“任務模式”切換到“放松模式”,有助于入睡。
同時,下雨聲常被認為與嬰兒期經驗相關,類似雨聲、心跳聲等低頻連續(xù)音會激發(fā)潛意識層面的安全感,讓人產生安心、放松的情緒。
此外,不少人對雨天會產生讀書、睡覺、發(fā)呆等聯(lián)想,甚至引發(fā)戀舊或浪漫的情緒,這種心理聯(lián)想提高了大腦對“休息”的接受度,可以間接增強了入睡意愿。
綜合來看,下雨天確實具有一定的助眠功效。但是,確實存在個體差異。對于某些人來說,雷雨聲有可能會帶來焦慮情緒或者身體不適,對于他們而言,雨天的助眠效果可能會大不相同。
祝愿大家在每個下雨天都睡得更香更甜。
我是李旭,陪您解讀科學奧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