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茶,一部手機,一份好心情;讀讀散文,品品詩歌,共享雅致生活!
編輯整理:盛唐輝煌
我們常說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其實語言作為文化的活化石,其中也蘊藏了豐富的文化底蘊。
我們今天所推行的普通話,是以北京話為基礎衍生出的一種標準的語言發(fā)音,在古代是并沒有普通話的,而是以各地的官話為通用語。
《周禮》中記載周朝當時的官方語言是洛陽話,但是中原各地也有自己的地域語言。在后來的發(fā)展中逐漸形成了八大官話,但是不論哪一種其實都還是屬于方言的范疇。
有句俗話說,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語,指的就是各地方言的變化。
晉代葛洪在《抱樸子·鈞世》中說:“古書之多隱,未必昔人故欲難曉,或世異語變,或方言不同。”
可見因為語言的不相通也會對文化的交流產生一定障礙。有時候,同一種東西在不同地方的說法不同,人們就很難意會到對方所要表達的內容,甚至是同一個字也會因地域差異有不同的讀音。
而我們今天要談到的這個字,它自產生以來已經有了3000多年的歷史,但任憑朝代更迭它在歷史上各地方言中都只有一個讀音,直到普通話推廣以后人們才接受它的新讀法。
聽起來是不是很神奇呢,估計你的讀法也是錯的。
這個字就是“街”,如今我們每個人都知道它念做“jie”,一般是指城鎮(zhèn)中有店鋪的地方,可以說是女孩子的最愛了。
《說文》中寫:“街,四通道也。”也就是說一般是四通八達的,路段才能成為街。不過,根據(jù)古籍中的說法,古人在讀這個字的時候可并不是我們這樣的讀法。
在古代,這個字讀作“gai ”,古代的城市布局其實和今天有些區(qū)別。如果看過以前的城市規(guī)劃圖就會發(fā)現(xiàn)。
但凡是稍微大一點的城市,其中的街道必定是筆直的,而且都是以東西和南北為走向,而且整個城池為方形。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城中道路都可以稱之為街,一般東西走向的大道被叫做街,南北走向的則叫做路。
而一些比較窄的小道被稱作巷,所以走街串巷這個詞是不是很生動呢。那么我們是怎么能確定“街”的讀法就是“gai”的?
我們都知道古人說話作詩都講究韻律,明代錢希言在《晚發(fā)向金陵留別所知》中將街與淮、釵和霾一同作為韻腳,可以推斷出其韻母很有可能是后三個字中共有的“ai”。
而在唐代韻書《唐韻》中解釋為“古膎切”,這句話表示其聲母應該取自“古”的“g”。
綜上可以看出,“街”字在古代流傳下來的讀音應該是“gai”而不是“jie”,你是不是也讀錯了?
不過即便今天的普通話已經將其讀音進行了改變,在很多地方的方言中仍然保留了古語中的讀音,比如兩廣一帶、還有湖南、安徽等地。
雖然“jie”這個讀音如今已經被大多數(shù)人認可,但是方言的說法我們也不能忘記。
國家在大力推廣普通話的同時,也有一些專家學者開始呼吁保護方言,因為語言文化也是古人們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
感謝原作者的辛苦創(chuàng)作,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
謝謝!E-mail:917293188@qq.com,電話:0377-6275163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