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中方一紙令下:“不同捷克總統(tǒng)帕維爾進行任何交往”!
這份外交辭令背后,是捷克總統(tǒng)帕維不顧中方多次警告,赴印度秘密會見達賴,公然干涉中國核心主權(quán)問題。此前,他還叫囂“臺灣省有事就是歐洲有事”,簽署反共法案,將宣傳共產(chǎn)主義定為犯罪,布拉格市政府甚至與臺北締結(jié)“姐妹城市”。
一個國土僅7.9萬平方公里的彈丸小國,憑什么屢碰中國紅線?背后黑手不言而喻:美國!而捷克絕非孤例,立陶宛、菲律賓都是美國遏華的“馬前卒”。
今天咱們撕開表象,聊聊從立陶宛到菲律賓、捷克,美國為何偏愛用“小棋子”搞事?小國為何甘愿當炮灰?中國又當如何破局?
就拿這次來說,捷克這么一個小國,屢次在中國核心利益上跳腳,原因無非3樣。
其一,政治投機。捷克部分政客沉迷反華表演,妄圖借臺灣省、人權(quán)等問題刷存在感,撈政治資本。捷克參議院主席維斯特奇爾率團訪臺,就是典型例子。
其二,形勢誤判。捷克經(jīng)濟體量小,似乎對華貿(mào)易依賴度并不高,僅占其外貿(mào)總額的8.7%。自以為挑釁成本低,中國好欺負,殊不知,中國出手,從不手軟。
其三,“主子”授意。美國給錢、給承諾,慫恿捷克沖在前線。數(shù)據(jù)顯示,捷克近年從美國軍火訂單中獲利頗豐,還獲得所謂“安全保障”承諾。
說白了,捷克是典型被美國當槍使的棋子,還自以為占了便宜。那么,為什么美國這么喜歡找這些小國,來當遏華“棋子”呢?
首先,那必須是低成本,高杠桿。小國體量小,挑釁中國代價可控。美國只需提供“口頭支持”或少量軍事合作,就能煽動其沖在前線,讓這些小國在臺灣省、南海、人權(quán)等問題上不斷挑釁,消耗中國外交資源。
再來就是美國慣用的地緣政治“釘釘子”。在歐洲,美國用捷克、立陶宛牽制中歐合作;在亞太,菲律賓地理位置關(guān)鍵,美國一煽風(fēng)點火,立馬變成“南海攪屎棍”。這些國家像“釘子”插入中國周邊,破壞地區(qū)穩(wěn)定,阻礙“一帶一路”等倡議。
最關(guān)鍵的,是美國還用這些“棋子”來測試中國反應(yīng),為后續(xù)策略提供參考。若棋子被制裁,美國可隨時拋棄,毫無損失。如立陶宛2021年與臺灣省互設(shè)代表處,遭中方反制后貿(mào)易暴跌58.7%,企業(yè)破產(chǎn),但美國僅象征性聲援。
若中國反應(yīng)溫和,不痛不癢,那一個小國成功挑釁后,會鼓勵其他小國效仿。捷克、立陶宛的行為如同“示范”,菲律賓在南海頻頻挑釁也是受此“啟發(fā)”,試圖通過制造事端,獲取美國關(guān)注和資源。
如何破局?中國策略清晰。第一,精準打擊,直擊要害。不同帕維爾交往,而非全面斷交,留有余地,同時震懾效仿者,捷克今天的慘,就是所有挑釁中國的小國,明天的劇本。
第二,深耕周邊,破解圍堵。深化與中東歐其他國家合作,分化瓦解美國陣營;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多極世界,才是破解“棋子陷阱”的根本之道。
第三,不被挑釁帶節(jié)奏,專注自身發(fā)展。芯片、新能源等領(lǐng)域加速突破,美國遏制成空談。今日之中國,有足夠的智慧與實力,讓所有挑釁者自食其果。
一句話,中國不會因幾只“跳蚤”的叮咬而動搖,但絕不容忍核心利益被踐踏。奉勸那些“狗腿子”們,棋子永遠成不了棋手,當美國舔狗的代價,你付不起!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