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現(xiàn)在才明白趙本山退出春晚的真正原因,原來一切都有征兆!
當趙本山這個名字連續(xù)幾年都從節(jié)目單上神秘蒸發(fā),宋丹丹和范偉莫名背了多年黑鍋。
然而誰也沒想到,真正按下趙本山春晚暫停鍵的,而是臺前幾乎看不見身影的人,以及一個再也回不去的時代!
從1990年趙本山第一次帶著小品《相親》登上春晚的舞臺,雖然僅僅只是非常簡單的相親劇情,但是趙本山憑借自己的幽默卻把全國人民都逗笑了。
而趙本山也憑借這部小品一炮而紅,雖然趙本山此前也在東三省演藝圈都非常出名,但是正是春晚讓趙本山徹底火向了全國。
那時趙本山的節(jié)目可謂是成了春晚的代名詞,每年大家都守在電視機前,心里想著的就是:今年的春晚趙本山又帶來了什么新節(jié)目呢?
《賣拐》里蔫兒壞的忽悠,《昨天今天明天》里白云黑土嘮的實在嗑,以及《不差錢》捧紅小沈陽的名場面。
他的小品像從黑土地里剛挖出來的土豆,帶著泥巴味兒,卻燉出了最接地氣的歡樂。
那些年春晚的收視率都一直非常高,而春晚的總導演也心知肚明,心里清楚老趙就是春晚收視率的“定海神針”。
而趙本山也徹底進入了全國人民的心里,全國人民對趙本山的喜愛程度絲毫不亞于當年小虎隊剛出道的時候。
但是風光畢竟只是一時的,時間久了情況開始發(fā)生變化。
2010年左右春晚的氣氛逐漸改變,央視對于春晚的要求開始“升級”,那就是不單單是讓大家笑,更要傳遞一些正能量、教育性的話題。
如果是后續(xù)哈文的上場是大刀闊斧的改革,那么2010年左右就是對這些改革的小試牛刀!
而這對于趙本山來說其實是已經(jīng)開始有點不太適合了,畢竟趙本山的作品幾乎都是一些東北的段子,有著濃重的地方色彩。
而這時候的春晚,似乎更注重那些高大上的富有“教育意義”的小品。
這也難免會讓趙本山開始感受到壓力,畢竟隨著時代的變化,大家笑的方式笑的內(nèi)容都不太一樣了,而且觀眾的口味也在變。
起初所有人都以為趙本山不再參加春晚的那幾年都是因為宋丹丹范偉,但是實際上真正原因則大概是隨著哈文的到來。
哈文導演到來之后,剛接手春晚工作就表示要讓春晚節(jié)目有“文化底蘊”,強調(diào)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創(chuàng)新,想要給春晚注入一些“高級感”。
而這個“文化底蘊”到底是啥意思,其實直白點說就是哈文覺得趙本山的東北小品實在太接地氣,甚至太“土”了,不夠有文化層次。
因為春晚不是聊家長里短的地方,而是需要呈現(xiàn)給全國人民乃至全世界看到,所以從那之后趙本山的劇本一遞交上去就被拒絕了。
要求趙本山重新修改,但是甚至就算重改十次也有可能過不了審核,而趙本山自己也意識到,可能春晚并不適合自己了。
當趙本山憋著勁交出了《狹路相逢》這個作品時,熟悉的鄰里斗嘴,純正的東北風味。擱往年閉著眼都能過審。
結(jié)果哈文團隊反饋像盆冷水“笑點單一”、“深度不足”、“調(diào)性不合”。
而趙本山也連夜搖人改本子改臺詞,對于人物關(guān)系也進行重塑。
然而送上去換回的還是那句“重新修改”。
2013年趙本山?jīng)Q定最后一搏,帶著《好人趙大?!吩俅蝸淼搅舜和淼奈枧_,而這一次趙本山也主動往總調(diào)性上靠。
但是誰也沒有想到,彩排現(xiàn)場哈文點評直擊要害,笑點不夠密節(jié)奏太溫吞,主題也不夠亮眼。
而隨后經(jīng)過幾輪修改卻依舊被拒,而那一刻趙本山也似乎徹底懂了,不是他的小品不香了,而是春晚這趟車,已經(jīng)和自己分道揚鑣了。
其實趙本山缺席春晚,似乎也是一個時代的結(jié)束,雖然登上春晚的新面孔越來越多,但是曾經(jīng)的那些只管逗笑的演員卻越來越少。
似乎都僅僅只是想要登上春晚這列快車,讓自己一夜爆火,壓根沒有了最初的感覺!
而如今的春晚,雖然創(chuàng)新層出不窮,卻難免給人一種過于說教的感覺,少了些人情味!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