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海一位主持人的“補胎日記”刷爆全網(wǎng)!滬上知名主持人施琰,車子扎了釘子找修理鋪,電話里說50元能搞定,結(jié)果師傅修好后說“不用給錢”,最后只收30元。施琰硬塞100元,師傅還追著要退——這事兒半天就破百萬瀏覽,評論區(qū)全是“求師傅地址”“這樣的手藝人活該火”!今天咱就聊聊這“30元補胎”里的溫暖,不光說人情,還得嘮嘮“誠信經(jīng)營”背后的法律門道。
一、補胎奇遇記:從“50元”到“不用給錢”,師傅的操作太意外
8月中旬,施琰開車時發(fā)現(xiàn)輪胎扎了釘子,先找了附近的4S店,人家說要“熱膠補”,但沒這設備。沒辦法,她只能全網(wǎng)搜修車鋪,好不容易找到一家,電話里師傅說“50元能搞定”。
施琰當時都懵了——畢竟現(xiàn)在隨便修個車,動輒幾百塊,“50元補胎”跟“白給”似的,她還以為自己聽錯了。跟著導航找過去,才發(fā)現(xiàn)是家藏在角落的小店,稍不注意就會錯過。她心里犯嘀咕,但還是把車交給師傅,說“半小時后來取”。
結(jié)果半小時后回來,師傅笑著說:“不用給錢!”施琰更懵了,師傅解釋:“輪胎沒扎透,簡單補補就行,不用熱膠,沒那么麻煩?!彼皖^一看,不光壞的輪胎修好了,四個輪胎都被師傅打足了氣,隨時能開。
施琰哪好意思不給錢,堅持要付,師傅才松口:“那收30元吧,多了不用。”見過修車就地漲價的,沒見過主動“砍價”的!施琰后來感慨:“客人不在現(xiàn)場,輪胎有沒有扎透、該收多少錢,全憑師傅一張嘴,可他偏要選最實在的路?!?/p>
二、師傅的故事:來上海20年,養(yǎng)3個娃,收費只憑“良心”
聊天時施琰才知道,師傅姓童,安徽人,跟妻子在上海打拼了20多年。家里有3個孩子,一個還在讀書,另外兩個剛自立。
當時正是“秋老虎”,地面溫度四十多度,童師傅的修理鋪不足10平方米,兩口子就靠一臺風扇降溫,汗流浹背地干活。施琰問他“一個月能掙多少”,師傅實誠回答:“除去2000多的房租,剩下也就大幾千塊,都攢著準備養(yǎng)老?!?/p>
施琰又問:“收費這么低,沒想過漲價嗎?”童師傅想了想,就說了一句:“現(xiàn)在大家都不容易?!?/p>
臨走時,施琰硬塞了100元,說多出來的70元是“學費”——感謝童師傅讓她知道,不管日子多普通,都能活得有尊嚴、有溫度,像一盞燈一樣照亮別人??赏瘞煾导绷?,追著她要退錢,最后還是施琰趕緊開車走了,才沒把錢退回來。
三、網(wǎng)友炸了:“求地址!這樣的師傅活該發(fā)財!”
這事兒一曝光,評論區(qū)直接變成“夸夸團”,還有人催著要店鋪地址,想“專門去照顧生意”。網(wǎng)友的觀點特別一致,全是感動和支持:
有人說:“現(xiàn)在太多商家‘看人下菜’,見是女司機就漫天要價,童師傅倒好,主動降價還退錢,這才是真正的‘誠信經(jīng)營’!”
還有人分享經(jīng)歷:“上次我補胎,師傅說‘扎得深要換胎’,收了我800元,后來才知道根本沒壞!對比童師傅,差距太大了!”
也有網(wǎng)友說:“不是缺這幾十塊錢,是缺這份‘不坑人’的良心!希望所有商家都學學,別總想著‘宰一刀’,實在點才能長久?!?/p>
這些評論之所以戳心,是因為大家都懂:童師傅掙的不是“30元補胎費”,是“憑良心換的信任”。在這個總有人想“走捷徑”的時代,這份實在太難得。
四、法律怎么說?“主動降價”不只是善良,更是“誠信義務”
可能有人覺得“童師傅是善良”,但從法律角度看,他的做法其實是守住了“經(jīng)營者的底線”。今天咱普及個小知識點:誠信經(jīng)營不是“道德選擇”,更是法律規(guī)定的義務。
《消費者權(quán)益保護法》第十六條明確規(guī)定:“經(jīng)營者向消費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應當恪守社會公德,誠信經(jīng)營,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quán)益;不得設定不公平、不合理的交易條件,不得強制交易。”
簡單說就是:商家不能“坑蒙拐騙”,不能“看人要價”,更不能“明明能簡單修,卻故意說要換零件”(這叫“過度維修”,屬于欺詐)。童師傅做到了三點:
1. 不夸大問題:輪胎沒扎透,就說“簡單補補”,不騙她說“要熱膠補”“要換胎”;
2. 不漫天要價:電話里說50元,實際只收30元,沒因為“是主持人”就漲價;
3. 主動提供額外服務:不光補胎,還把四個輪胎都打足氣,沒額外收費。
反觀有些不良商家,明明能修的零件說要換,明明幾十元能搞定的事收幾百元,這不僅違背道德,還可能違反《消費者權(quán)益保護法》,消費者可以要求“退一賠三”。童師傅的“實在”,其實是守住了法律和道德的雙重底線。
五、為啥這事兒能火?因為“凡人微光”最動人
有人問:“補胎是小事,為啥能破百萬瀏覽?”其實答案很簡單——大家感動的不是“30元補胎”,而是童師傅身上的“煙火氣里的善良”。
他不是大老板,只是個在上海打拼的普通人,住小鋪、掙辛苦錢,卻沒被“利益”熏心。他知道“大家都不容易”,所以不坑人、不宰客;他知道“誠信能長久”,所以寧愿少掙20元,也要守住良心。
就像施琰說的:“他活成了一盞燈?!蔽覀兩磉吰鋵嵱泻芏噙@樣的“凡人微光”:樓下賣早餐的阿姨,總多給你一勺粥;小區(qū)修鞋的大爺,補鞋只收5元,還幫你縫好鞋帶;快遞小哥冒雨送件,還提醒你“外面下雨,記得收衣服”。
這些小事看似不起眼,卻藏著最真實的溫暖。在這個總有人抱怨“世態(tài)炎涼”的時代,正是這些“不圖多掙、只憑良心”的人,讓我們覺得“生活還有盼頭”。
這也給所有商家提了個醒:別總想著“宰一刀”,誠信才是“長久生意經(jīng)”。就像童師傅,30元補胎看似掙得少,卻贏了人心,贏了口碑,這比什么都值錢。
最后想問大家: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實在人”?比如賣菜的大爺不缺斤短兩,修家電的師傅不漫天要價?歡迎在評論區(qū)聊聊,讓更多“凡人微光”被看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