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至17日的強暴雨,讓淄博經歷了一場防汛"大考"。當雨勢漸歇,淄博市水文中心的工程師們已帶著設備奔赴一線,而無人機跨越豬龍河的身影,成為這場"大考"后守護城市安全的真實寫照。
8月17日10點20分,豬龍河淄博高新區(qū)銀泰城段水面仍泛著湍急的波紋。工程師冀立強操控的無人機正盤旋河道上空,鏡頭下,河道過水面積、周邊受影響區(qū)域清晰呈現(xiàn)。這不是一次簡單的拍攝——無人機傳回的畫面與數(shù)據,將成為分析洪水影響、調整防汛策略的關鍵依據。
"每次監(jiān)測約半小時,但今天一早我們先跑了博山、淄川。"冀立強的話語透著忙碌,這兩個降雨集中區(qū)的河道是首要監(jiān)測點。隨著太河水庫、賈村水庫及孝婦河、淄河等上游開閘泄洪,下游水流量驟增;而中心城區(qū)因深夜至凌晨的集中降雨,多條河道水位明顯上漲,每一個數(shù)據都關乎防汛決策的精準度。
從博山淄川到中心城區(qū),從水庫河道到城市支流,水文監(jiān)測人員用腳步丈量責任,用科技提升效能。無人機跨越豬龍河的瞬間,不僅記錄著水情變化,更彰顯著淄博這座文明城市的擔當:以精準監(jiān)測筑牢防汛防線,用科學分析守護群眾安全。
雨過天晴,但守護從未停歇。這些穿梭在河道上空的無人機、奔波在一線的水文工作者,正以專業(yè)與堅守,為淄博的平安添磚加瓦,讓文明城市的溫度,在每一次精準防控中傳遞。
(大眾新聞·魯中晨報記者 張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