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名溯源】
元朝至元年間,葛洪28代后裔葛堪在此創(chuàng)居,建村至今已有七百余年,現(xiàn)全村近六百戶人家,兩千余人,葛姓皆為東晉著名道教學(xué)者、煉丹家、醫(yī)學(xué)家葛洪的后裔。
小汀村東有瀟水,西有汀水,兩條溪流均屬梁皇溪支流,自北向南匯入村南荷花塘,合二為一。因村處兩水之中,故村名最初取"瀟"、"汀"二字為"瀟汀",解放后為書寫方便,改作"小汀"。小汀村民習(xí)武之風(fēng)自古盛行,因此有"老本村"之稱。
【讓吾渠】
小汀以農(nóng)業(yè)為主,水資源是生存根本。因地處梁王溪上游,“近水樓臺先得月”,每年夏天與下游村落為爭水源常起沖突,且從不退讓。處于同一洋畈下游的前童村民,眼睜睜看著秧田開裂,只能從落差較高的梁皇溪挑水澆田,根本無濟于事。眼看秧苗日漸枯黃,村民們焦急萬分,最終合計請西鄉(xiāng)有名望的鄉(xiāng)紳 —— 浙江護國軍司令童伯吹(童保喧)的父親童能藩出面調(diào)停。
童能藩欣然應(yīng)允,乘轎前往小汀。誰知小汀的后生們不知天高地厚,仗著有幾分功夫,不等轎子抬進 “中央堂” 葛氏族長門口,就拆了轎子,將一行人捆到祠堂幽禁起來。此時,童伯吹剛巡游寧波還鄉(xiāng),聽聞老父被扣,立即帶領(lǐng)一隊衛(wèi)兵趕到小汀村。
小汀的愣頭小子們頓時慌了神,幾個膽小的慌忙跑到祠堂放出童能藩。童伯吹一行進了村口,鄉(xiāng)長與族長早已聞訊迎候,將其請進中央堂。族長小心陪侍,生怕他動怒,一邊上茶一邊賠罪:“童司令休與小子們一般見識,來日定叫他們來謝罪?!?童伯吹卻正色道:“強霸水源、非法扣人,本應(yīng)送官究辦。但念其年幼無知,又是鄉(xiāng)鄰,就此作罷。前童與小汀唇齒相依,該和睦共處,怎能為這點小事動干戈?天旱水缺,更該互讓,豈能仗勢獨霸!溝窄水少,兩村該合力挖掘,拓寬水源。往后還請族長公道處置放水爭議,避免沖突?!?說罷,便命兵士護送父親回家。
次日清晨,大批前童人肩扛鋤頭、手拿鐵撬出現(xiàn)在晨霧中。小汀村立刻召集村民備好家伙聚在村口,雖忌憚對方有帶槍衛(wèi)兵,仍決意死拼。沒想到前童人并未進村,徑直走向梁王溪水源地,動手開溝加寬河道、挖掘水渠,要讓更多水流向中下游。
小汀人見狀自覺理虧,先前的強硬化作羞愧,也拿起工具加入施工。兩村合力之下,水渠很快修成。
童伯吹臨行時,應(yīng)兩村村民邀請為水渠命名。他略一思索,揮筆寫下 “讓吾渠” 三字 ——“讓” 字既顯氣度,亦含 “你我共享” 之意。小汀村民無不嘆服其豁達。從此,小汀與前童冤解如親家,這片農(nóng)田被稱為 “讓吾洋”,“讓吾渠” 至今清水淙淙,滋養(yǎng)著兩村農(nóng)田。每逢天旱,兩村互相通融,再無水源之爭。
(口述/童章考,審核/葛寧貴)
- End -
鄉(xiāng)土寧海公益平臺
@關(guān)注我們就是最大的支持@
對話主編請加微信:
□ 撰稿:水東居士
□ 排版:天姥老人
□ 審核:葛寧貴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