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汽車市場東方崛起,西方衰落,都是因為東方科技水平變得越來越高。
但以我多年在德系車企工作的經驗來看,就算給德系車和中國汽車一樣的科技水平,德系車遲早也不是對手。
這里面最根源的問題就是,德系車人性化的管理體系,居然成為了他們發(fā)展的最大阻礙。
德國有個LG metall工會,在車企里面擁有巨大的話語權,他們經常以罷工談判等方式迫使德國車企管理層妥協。
最典型的事件相信大家都知道,2024年12月大眾公司要降薪,工會就組織了10萬名工人罷工,最后只能降低了高管10%的工資,員工則4年不漲薪,好不容易把他們給安撫了下去。
就算想要裁撤員工,也要提供給人家轉崗的可能性。比如大眾汽車有一個就業(yè)保護計劃可以延續(xù)到2030年,被裁撤的員工可以依據其計劃來平穩(wěn)過渡。
當年我在德國總部交流的時候就能很明顯感受到這一點。德國人似乎沒有什么失業(yè)的壓力,雖然這種壓力就是現實存在的。但因為公會非常給力,所以他們似乎并不擔心。
即便真出了什么問題,也有轉崗計劃和技能培訓幫著給兜底。大眾汽車甚至和工會簽了一個長達30年的就業(yè)保證協議,盡管這些年經濟很緊張,但大眾仍然通過新協議,承諾不以運營原因解雇員工,這讓員工可以安心工作。
可問題是,員工安心工作了,就意味著哪怕犯了點小錯誤,公司也解雇不了。而人性本惡,當員工出問題公司也沒辦法解雇的時候,就會出現更大的問題。
比如說磨洋工的情況,這種情況實在太多了。因為磨洋工,大眾前兩任CEO都想要進行電動化的改革計劃,結果到現在也改革不了。
又因為工會的阻力,本來大眾汽車要減產73萬輛,占25%的產能,結果工會就是不讓,導致好多資源都被白白浪費了,就是為了要保護一些磨洋工工人的工作。
這種公會什么都管的做法,一方面提高了工人的權益,另一方面卻嚴重影響了整個公司集團未來的發(fā)展,最終導致公司發(fā)展不了,所有員工全部倒閉,然后各自回家。
我聽一些德系車高管說,他們沒有別的辦法,反正情況就是這么個情況。他們不是研發(fā)不出好的東西,但研發(fā)了又能怎么樣呢?研發(fā)了也要讓人干活,可在現有情況下,這一大堆被養(yǎng)刁了的人怎么可能好好干活。
這可能是德系車的無奈吧,當然若這樣的公會,這樣的待遇放在國內,恐怕又是不知多少人會羨慕的對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