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反映:黑龍江綏化東城客運站作為綏化市向社會公布的惠民工程之一,總投資3600余萬元。然而該工程2015年建成后,一直未啟用。市民搭乘長途汽車仍在破舊的老客運站,站內破舊不堪,客運車輛擠占道邊運營,十分不便。希望有關部門盡快推動新站使用,為廣大市民營造良好出行環(huán)境,讓公共資源得到更好地利用。
《 人民日報 》接到來信后,記者趕往黑龍江綏化市,對讀者反映的客運站問題進行調查采訪。
綏化東城客運站的長期閑置,首先暴露出地方政府在重大公共項目決策上的嚴重短視和盲目性。該客運站于2011年底開工建設,2015年底基本完工,總用地面積1萬平方米,主站房建筑面積3313.07平方米,概算投資3600.73萬元。然而,這一耗資巨大的項目從規(guī)劃階段就埋下了隱患,決策者未能準確預判交通出行方式的變化趨勢,也缺乏對客運市場需求變化的科學評估。
更為荒誕的是,綏化市在同一時期還投資約5156萬元建設了規(guī)模更大的六合客運站,兩座客運站總投資近9000萬元。市交通運輸局解釋稱,"兩座車站的建設正值長途客運市場發(fā)展良好時期",且建設六合客運站是為了滿足擬增設新區(qū)的發(fā)展需要。
然而,隨著新區(qū)規(guī)劃未獲國家批準,加之私家車普及導致長途客運需求萎縮,六合客運站僅運營一年多便因虧損關閉,后改建為“創(chuàng)新發(fā)展中心”,但大部分空間仍處于閑置狀態(tài)。這種“雙輸”局面充分說明,當初的決策缺乏前瞻性研究和可行性論證,僅憑主觀臆斷和政績沖動就倉促上馬大型公共項目。
東城客運站建成十年未能投入使用,直接反映了地方政府在項目管理與行政執(zhí)行方面的嚴重低效。根據調查,該項目的主要“堵點”在于竣工驗收和工程結算問題,而相關部門與施工企業(yè)各執(zhí)一詞,陷入長期扯皮。
綏化市交通運輸局局長宋加平列舉了三大原因:車站門前滯遷房屋至2021年底才拆遷完畢;施工單位鑫威公司報送驗收資料不及時;工程未做最后結算。然而,鑫威公司負責人金復杰提供了截然不同的說法:滯遷戶位于正門西側,不影響旅客進出;公司已于2018年補齊材料并組織驗收,但因當地習慣未在驗收報告上標注日期,現被作為推諉借口。雙方對驗收材料是否齊全、滯遷戶是否影響使用等問題存在根本分歧,而這些問題本應在建設初期就有明確約定和解決方案。
工程款結算的拖延更是暴露了行政體系的惰性。交通運輸局已支付1600余萬元,剩余1800余萬元十年未結清。金復杰直言:“有些領導干部不愿意理會前任的事,新官不理舊賬。還有人在涉及工程款的事情上怕擔責”。十多年間,交通運輸局更換多任領導,但無人愿意接手這一歷史遺留問題,導致結算工作長期停滯。這種“新官不理舊賬”的官僚作風,不僅損害政府公信力,更讓民生工程陷入無盡拖延。
重大公共項目的立項必須基于嚴謹的需求評估和可行性研究,采用數據驅動的決策模式,而非領導主觀意志。特別是對于交通基礎設施,必須充分考慮出行方式變革和技術發(fā)展趨勢,避免項目剛建成即面臨淘汰的風險。
綏化東城客運站這座沉默的建筑,既是公共資源浪費的恥辱柱,更應成為深化政府治理改革的里程碑。只有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讓每一項決策都經得起陽光檢驗,才能避免類似的荒誕劇重演,真正實現“惠民工程”惠及于民的初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