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為人處世,要一靜、二平、三忍、四讓,深以為然,與人打交道,從來都不是鋒芒畢露的較量,而是靜、平、忍、讓的層層遞進和融合。
人生在世,靜字為先,靜而后安,無論遇到多大的事,首先要靜下心來,不慌不亂,不急不躁,認真思考,尋找最好的解決辦法,才是真睿智。
特別是與人發(fā)生爭執(zhí)的時候,或者是特別生氣的時候,一定要讓自己冷靜下來,給情緒降溫,讓思路清晰,方可不沖動,不說錯話、不做錯事。
生活如水,人生如水,靜水深流,萬事靜中求,唯有靜下心來,天大的事,壓在心頭,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好運才會不請自來,方能百戰(zhàn)百勝。
俗話說,心平則氣和,氣和則事順,的確如此,這里的“平”,不僅是平淡的意思,也是平衡的意思,更是平常心的意思,做人就應該如此。
世態(tài)有炎涼,而我無嗔喜;世味有濃淡,而我無欣厭,做人就應該保持一顆平常心,得而不喜,失而不悲,看淡得失,看輕名利,活出本心、本我。
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不跟任何人攀比,也不在意別人說什么,按照適合自己的節(jié)奏,沿著自己的人生目標,走自己的路,專注于自己想做的事,方能行遠。
古人云,不忍小事變大事,不忍善事終成大恨;父子不忍失慈孝,兄弟不忍失愛敬;朋友不忍失義氣,夫婦不忍多爭競,深以為然,做人就應該當忍則忍。
要想做成事、做大事,首先就要練出能忍的本領,忍一時之氣,忍一時之怒,忍一時之急,方可免百日之憂,這是一種處世的哲學,也是為人的包容。
當然,忍,并不是無底線的妥協(xié),而是當忍則忍,對小事可以忍,對小人不能忍;在困境之時可以忍,在機遇面前不可忍,守住自己的底線。
讓一讓,路更寬,退一退,路更順,讓不是吃虧, 而是大氣和格局,無論什么時候,無論在什么地方,如果能夠適時讓一步,就一定可以更進一步。
做人做事,都要留有余地,寧吃小虧,不惹大怨,讓一步,不是輸?shù)羰裁?,而是放下了?zhí)念,收獲了更大的空間;讓一分,看似少了一點,卻贏得了重要的信任。
為人處世,一定要把眼光放遠一些,不要計較一時的得失,靜下來,心才能穩(wěn);平下來,事才能和;忍下來,人才能進;讓出來路才能寬。
-作者-
文玲,自由撰稿人,常年在文字間行走,作品多見于各大報刊和網(wǎng)絡平臺。本文為作者原創(chuàng),轉(zhuǎn)載須經(jīng)作者許可。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