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對肖同學處分改為僅校內(nèi)可見:想起了潘金蓮的一句臺詞
文/姜詩華
魯迅先生大抵說過,我向來是不擅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的。然并卵,武漢大學越來越像武漢大學了。8月20日,武漢大學又來一波騷操作:把兩年前對肖同學的“性騷擾”處分通報,從官網(wǎng)悄悄撤下,改為“僅限校內(nèi)網(wǎng)查看”。外人點進去,只見標題不見內(nèi)容,提示“請登錄校內(nèi)賬號”。鳳凰網(wǎng)一確認,全網(wǎng)嘩然:好家伙,這不是撤銷處分,是搞“內(nèi)部機密”了?在筆者看來,要么是掩耳盜鈴,要么是欲蓋彌彰。
明明法院早已判決“性騷擾不成立”,輿論也呼吁“還清白于學生”,武漢大學不趕緊撤銷處分、公開道歉,反倒玩起了“信息隱藏”躲貓貓,仿佛只要網(wǎng)頁看不見,黑歷史就不存在了。我的天哪,這不是掩耳盜鈴是什么?
孔子說: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而改之善莫大焉。但是從圖書館誣告案這件事來看,武漢大學處理問題的方式就像我國北方的兩個名吃:一是東北名菜亂燉,企圖和稀泥得過且過。二是天津麻花---亂擰。把處分藏進內(nèi)網(wǎng),看似“小聰明”,實則大錯特錯。公眾要的不是“看不見”,而是“改得對”。撤銷處分、公開道歉、追責相關人員、徹查學術質(zhì)疑——這才是正道。
把處分改為內(nèi)網(wǎng)就是遮羞布了?這未免也太天真了。要知道武漢大學的校訓可是實事求是,武大這么做,到讓我想起《水滸》中潘金蓮的一句臺詞:大郎,該吃藥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