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9月,解放軍戰(zhàn)士推開銀川馬鴻逵府邸的庫房門。
眼前的景象讓所有人目瞪口呆,這個統(tǒng)治寧夏17年的"土皇帝",留下的最值錢財產竟是1286公斤羊毛。
一個曾經(jīng)富可敵國的軍閥,為何落得如此下場?
西北土皇帝的發(fā)家史
馬鴻逵這個名字,在1949年之前的西北地區(qū),就是權力的代名詞。
1892年3月9日,馬鴻逵出生在甘肅河州韓家集陽洼山村。祖父馬千齡在同治年間陜甘回民起義時,因勸說馬占鰲降清,被左宗棠稱為"良回"。
這個家族標簽,成了馬鴻逵日后政治投機的重要資本。
1911年,19歲的馬鴻逵跟隨叔叔馬福祥投身軍界。憑借善于投機和殘酷手段,他一步步爬到寧夏省主席的位置。
1933年初,馬鴻逵正式就任寧夏省主席,從此寧夏就是他的私人王國。
這個人眼光毒辣,誰強跟誰,先依附馮玉祥,后投靠蔣介石,1936年9月還被加授陸軍上將銜。
在那個軍閥混戰(zhàn)的年代,馬鴻逵就像一條變色龍,總能在政治風浪中找到最安全的位置。
馬鴻逵的賺錢手段簡單粗暴,壟斷一切能壟斷的生意。
寧夏銀行,他說了算;富寧公司,他的私人企業(yè)。羊毛、枸杞、甘草、鹽巴,所有土特產都必須通過他的渠道。
收農民的羊毛,市價一斤一塊大洋,馬鴻逵只給五毛。轉手賣給內地商人,一斤兩塊,差價全進他腰包。
枸杞生意更狠,寧夏枸杞質量好,內地需求大,馬鴻逵強制收購,價格壓到最低,農民不賣?派兵上門,直接搶。
1940年,寧夏遭災,百姓斷糧,馬鴻逵卻囤積糧食,等價格漲到最高點再賣,一斗小麥他凈賺7倍。
稅收更是花樣百出,土地稅、牲畜稅、房屋稅、婚嫁稅、喪葬稅。民間流傳一句話:"萬物皆上稅,唯有屁無捐。"
馬鴻逵還有一項"特殊收入"賣兵。國民政府給軍餉,按人頭算,馬鴻逵虛報兵額,一個師報成兩個旅,空額的軍餉全進他私人賬戶。真正的士兵餓著肚子,他卻數(shù)著鈔票。
征兵政策更殘酷:"三丁抽一,五丁抽二。"每個家庭都有人被拉走當兵,十戶九空。到1948年,馬鴻逵已經(jīng)積累了驚人財富,成了西北首富。
解放軍西征與馬鴻逵的末日
解放戰(zhàn)爭后期,解放軍以橫掃千軍之勢渡江南下。
在此情勢下,不少原國民黨高級將領如傅作義、程潛、董其武、陶峙岳等,都能順應大勢,選擇了棄暗投明的正確道路。
掌握寧夏軍政大權的馬鴻逵卻逆歷史潮流而動,拒不接受和平解決寧夏問題的方針,堅持與人民為敵到底。
蘭州戰(zhàn)役后,馬鴻逵集團4個軍7萬余人以銀川為中心,依據(jù)黃河天險,組織三道防線。
第一野戰(zhàn)軍以第19兵團向馬鴻逵部發(fā)起進攻。司令員楊得志、政治委員李志民親自指揮。
1949年,解放軍開始西進,馬鴻逵嗅到了危險,他開始秘密轉移財產。
第一批黃金通過美國飛虎隊隊長陳納德的關系,以"運銷羊毛"名義運往香港。寧夏省地政局局長馬繼德親自押送,2噸黃金裝在羊毛袋子里,神不知鬼不覺。
第二批更隱蔽,馬鴻逵找到幾個心腹商人,讓他們以采購軍需品為由,將3噸黃金分批運到上海,再轉存美國銀行。
古董字畫的轉移最復雜,馬鴻逵收藏了大量明清字畫,其中不少是國寶級文物。他找到香港古董商,以極低價格賤賣,換成現(xiàn)金匯往美國。
9月初,馬鴻逵召集家屬開會:"形勢不對,我們要走了。"
六個老婆,十幾個孩子,還有一大幫子侄子外甥。馬鴻逵只帶四姨太劉慕俠和五姨太馬佩璋還有六姨太趙蘭香,其他人自求多福。
9月15日夜里,馬鴻逵和三個老婆悄悄離開銀川,隨身攜帶的黃金裝滿6個箱子,重達2.5噸。臨走前,他給省政府留了一張條子:"暫去重慶處理要務,十日內返回。"
這一走,就是永別。
到蘭州時,馬鴻逵接到消息,解放軍已經(jīng)逼近銀川城下。他立即改變路線,直飛重慶,再也沒有回頭。
空城計的破產
1949年9月2日,第19兵團各部隊從蘭州、定西、固原地區(qū)分三路向寧夏省會銀川挺進。至15日,先后解放靖遠、同心、中寧等城,并爭取景泰守軍投誠。
19日,駐守中衛(wèi)的馬鴻逵部主力第81軍起義,到21日,第19兵團各部分別攻占青銅峽、金積、靈武,殲滅第128、第11軍各一部。
23日,第128軍軍長盧忠良、省政府秘書長馬廷秀與解放軍簽訂《和平解放寧夏問題之協(xié)議》,當日,第19兵團部分兵力進入銀川。
城門大開,沒有抵抗,馬鴻逵的部隊早就作鳥獸散,有的投降,有的逃跑,有的就地解散。
解放軍接管市政府時,發(fā)現(xiàn)了一個奇怪現(xiàn)象。所有重要部門都人去樓空,但文件檔案卻整整齊齊,馬鴻逵走得太急,連銷毀文件都忘了。
軍管會決定全面清查馬鴻逵的財產。
第一站:馬鴻逵的私人府邸。這是銀川城最豪華的建筑群,占地200多畝,門前石獅子有一人高,院子里假山亭臺樣樣齊全。
戰(zhàn)士們以為會發(fā)現(xiàn)金銀財寶。
推開第一個庫房門,里面堆著羊毛;推開第二個庫房門,還是羊毛;推開第三個,第四個,全是羊毛。
清點結果讓所有人目瞪口呆,羊毛1286公斤,駝毛243.5公斤。除此之外,就是一些馬掌鐵條、枸杞干貨,還有5匹青布,總價值不超過5000塊大洋。
"就這些?"軍管會主任不敢相信。
"就這些。"清點員再次確認。
第二站寧夏銀行。馬鴻逵控制寧夏銀行十幾年,這里應該有大量現(xiàn)金儲備,打開金庫,空的,打開保險柜,還是空的。
銀行賬本顯示,就在9月15日,也就是馬鴻逵逃跑當天,所有現(xiàn)金都被"緊急調撥",去向不明。
第三站富寧公司,這是馬鴻逵的私人企業(yè),壟斷寧夏土特產貿易的核心機構。倉庫里確實有貨物,但都是積壓的次品,好貨早就運走了。
賬目顯示,公司賬面資金為零,所有利潤都被"分紅"給股東,而最大股東就是馬鴻逵本人。
整個清查過程持續(xù)了一個月。最終統(tǒng)計結果令人哭笑不得,馬鴻逵在寧夏的全部"遺產",總價值不到1萬塊大洋。
根據(jù)繳獲的文件顯示,僅1948年一年,馬鴻逵從寧夏搜刮的財富就超過500萬大洋。
錢呢?
報社刊登消息,馬鴻逵攜帶巨額黃金逃往臺灣,正在尋求政治庇護。
原來,這個"土皇帝"早就準備好了后路,到1949年8月,馬鴻逵已經(jīng)轉移了80%的財產。
富豪的落魄晚年
臺灣并不是馬鴻逵的理想避風港。
1949年10月,馬鴻逵剛到臺北,就被"彈劾",罪名丟失寧夏,作戰(zhàn)不力。蔣介石開始清查各路軍閥的私人財產,馬鴻逵意識到,臺灣也待不長了。
1950年2月,馬鴻逵以四姨太劉慕俠"病重需要治療"為由,申請赴美就醫(yī)。實際上,劉慕俠根本沒病,這只是逃亡的借口。陳納德再次幫忙,為馬鴻逵一家辦理了假護照。
3月15日,馬鴻逵帶著剩余的黃金,飛往美國。
初到美國,馬鴻逵還能維持體面生活,他在舊金山郊區(qū)買了一棟別墅,雇了幾個傭人,每天的生活就是喝茶、下棋、養(yǎng)馬。
黃金雖然值錢,但坐吃山空總有花完的一天。馬鴻逵嘗試做生意,投資養(yǎng)馬場,虧了;投資餐廳,又虧了。
四姨太劉慕俠和五姨太馬佩璋為了爭奪財產管理權,天天吵架,甚至大打出手。
兒子馬敦靜懷疑老爹偏心,竟然聯(lián)合侄子馬家驊把馬鴻逵告上法庭,要求公開財產清單。最終,法院判決馬鴻逵敗訴,剩余財產被強制分割。
1965年后,馬鴻逵徹底破產,別墅賣了,傭人辭了,連基本生活都成問題。四姨太和五姨太先后離開他,各自另覓新歡。
孤獨的老人只能住進一間小屋,每月靠救濟金過活。
1970年1月14日,馬鴻逵病死在洛杉磯醫(yī)院,臨終前,他委托孫女馬愛玲寫了一封回憶錄。
從寧夏"土皇帝"到美國貧民,馬鴻逵用78年人生詮釋了什么叫"善惡終有報"。
那1286公斤羊毛,成了這個軍閥最后的笑話,也是歷史最冷酷的諷刺。
當解放軍戰(zhàn)士推開那扇庫房門時,他們看到的不僅僅是羊毛,更是一個時代的終結。舊中國的軍閥統(tǒng)治,就像這些羊毛一樣,看似厚重,實則空虛。
真正的財富從來不是黃金白銀,而是人民的擁護。馬鴻逵搜刮了無數(shù)財富,最終卻死在異國他鄉(xiāng),孤苦無依。
這或許就是歷史給所有背叛人民者最好的答案。
相關權威信息出處:
中共黨史和檔案部門:《解放寧夏》官方史料記錄,詳細記載了第一野戰(zhàn)軍第19兵團解放寧夏的具體過程
《馬鴻逵》百度百科條目:記錄了馬鴻逵生平、統(tǒng)治寧夏17年及最終流亡美國的完整經(jīng)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