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蓁蓁,一個80后寶媽~
家有12歲兒子,在科學養(yǎng)娃的路上,邀你一路前行……
同事李姐紅著眼睛訴苦:“我兒子以前多貼心啊,現(xiàn)在話都懶得跟我說。昨天嫌我說他成績退步了,直接把碗摔了,嚷嚷著‘煩死了’就沖回了自己房間……”
她攥著衣角的手直發(fā)抖,“我這是養(yǎng)了個白眼狼嗎?”
我趕緊安慰:“什么白眼狼啊,銘銘剛過了13歲生日吧?孩子這是進入了最難管的三年了!”
這三年孩子的情緒波動大、對抗性強,俗稱“最沒良心”的三年!
為什么孩子突然變得沒良心?
13-15歲的孩子正處于青春期,大腦處于“情緒油門強,理性剎車弱”的狀態(tài)。
這會導致三大表現(xiàn):
1、情緒極易波動,幅度是成年人的3倍;
2、面對問題,沖動行事的概率會提高40%左右;
3、對批評極度敏感,聽不得一點貶低自己的言語。
不僅如此,孩子大腦中負責理解他人表情的區(qū)域灰質(zhì)也明顯偏低,這就造成他從生理上,無法正確感知父母的關心。
他不是故意跟父母作對,而是大腦結(jié)構(gòu)不允許他“善解人意”!
所以面對發(fā)飆的孩子,千萬別跟他一般見識,我們可以開動腦筋,釜底抽薪,曲線救國。
第一招:借力打力
在青春期孩子的眼中,同學的地位比父母要高得多。
他們正是渴望同齡人認可的年紀,會特別想把真心話分享給朋友,而不是父母。
所以想要左右孩子的想法,家長不妨從孩子的好朋友入手。
楠楠媽媽就深諳此道,即使她覺得閨女的這幾個新朋友總是放學去逛街,不太好,但她仍然主動打入孩子的社交圈。
她給閨女送零食時,總不忘給她的幾個朋友也帶一份;節(jié)假日時,邀請這些父母顧不上管的孩子來家里吃飯。
時間長了,這幾個孩子也接納了楠楠媽,有一次放學后,楠楠破天荒地早早回了家。
她說:“朋友們不讓我跟著她們閑逛了,她們說,你媽媽那么關心你,晚回家會讓她傷心的?!?/p>
只要你能真誠關心孩子的朋友們,幫他們解決問題,他們就能成為你的助力,給孩子更積極的影響。
第二招:情緒分流
“你怎么又不認真,這都初三了,你這學習態(tài)度哪個高中你能考得上?”聽你這么說,孩子暴怒摔門而去,批評指責只會激化矛盾。
不如用“我+信息”代替“你+指責”:“我擔心成績再下滑,會對你造成更大打擊,需要我跟你一起想想辦法嗎?”
這樣講話不是委曲求全,而是引導孩子啟動理性腦,思考如何改變現(xiàn)狀。
也可以試試十分鐘冷靜法:“你愿意十分鐘后跟我聊聊嗎?”給孩子的情緒一個降溫時間,相信十分鐘之后從屋里走出來的,一定不再是“猛獸一頭”。
還可以用便條溝通,把說不出口的話寫下來貼在冰箱上:這次考試你前進了兩名,媽媽很驕傲,也特別心疼你,這一個星期熬夜累了吧?想吃什么好吃的,媽媽給你做!
這些技巧的關鍵在于:把情緒洪水分流到理性河道,不正面硬剛,卻充滿智慧!
第三招:責任轉(zhuǎn)移
別擔心孩子的成績,別擔心老師會不喜歡他,別擔心他會交到壞朋友……
把責任交還給孩子自己,這是他成長的必經(jīng)之路。
記得撤除保護傘,不幫忙請假,不幫忙打車追校車;賦予權力,孩子自己省下的時間就可以自由支配;老師批評孩子了就夠了,遲到扣學分就夠了,不額外增加懲罰。
孩子只有品嘗到各種行為的自然后果,他才會開始調(diào)整自己的行為,開始為自己承擔責任!
“沒良心”的歲月終將過去,孩子總會長大……
而青春期這幾年是怎么過來的,卻會影響孩子最終的人格和三觀,家長一定馬虎不得。
您說對嗎?
歡迎關注+點贊+分享,讓更多家長看到噢!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