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周(1427-1509),字啟南,號石田,晚號白石翁,世稱“石田先生”,江蘇長洲(今蘇州)人,是吳門畫派領(lǐng)袖。吳門是一個畫家輩出的地區(qū),尤其在明代涌現(xiàn)出一大批蜚聲畫壇的名家,據(jù)清代徐沁《明畫錄》著錄,計有150余人。為沈周作此冊題跋者皆為吳門之人,此作之珍貴也在于此。曾入藏乾隆內(nèi)府,在第四開冊頁有“乾隆御覽之寶”,“嘉慶御覽之寶”,“石渠寶笈”,“御書房鑒藏寶”四方印。
冊頁題首有王榖祥以隸書作大字題引首:“石翁墨妙”,款署:“榖祥”。后鈐?。骸巴醯撝 ?,“酉室”。其書用墨飽滿酣暢,點畫抑揚頓挫,筆力沉著厚實。
王榖祥,字祿之,號酉室,長洲人,與沈周同是“吳門畫派”代表人物,他入文徵明之門,算是沈周的再傳弟子,他為沈周作此題跋,也是體現(xiàn)其敬仰之意。
沈周《仿梅道人山水樹石冊》,縱45厘米,橫64厘米,10開冊頁,水墨紙本。封面簽條有小楷題識,點明畫題:“沈石田墨筆仿梅道人山水樹石冊”,每一頁寫一景,每開冊頁上皆鈐印“啟南”,“石翁”。此冊是其晚年之作,沈周用簡潔的藝術(shù)語言,溫潤的筆墨繪江南山中小景,遠(yuǎn)山迷蒙,草木華滋,樹石掩映,幾乎每冊皆有一人或游江而行,或隔江而望,凝神遠(yuǎn)思。其用筆簡意蒼茫,中鋒側(cè)筆兼施,墨筆隨意而運,畫面秀潤而有韻律感。
卷后沈周自題:“右仿梅道人畫冊若干幅,山水、樹石、風(fēng)亭、溪館,各自為狀。其間模寫遠(yuǎn)背古人,謂為得意,則吾豈敢,然觀者或有取焉,是亦老朽之幸也,此冊始于弘治辛亥(1491年)之春,終于壬子(1492年)之夏,非詫其為之不易,而自家興味亦自不多得耳,沈周?!焙筲j?。骸皢⒛稀?、“白石翁”。本冊作于明弘治辛亥年(1491年),沈周時年64歲。
卷后有吳寬(明朝蘇州第二位狀元)所題寫的跋文:“白石畫圣也,或云此冊是畫之神者也!毋論國朝庸手不足比倫,即勝國諸名家,誰能及之?或云:翁有《東莊圖》可以狎主齊盟,然不若此冊之具有眾體也,吳寬?!扁j“吳寬”,“原博”二印。
后為文徵明跋文:“不見石翁今幾時?傷心斷楮墨淋漓。分明記得林堂上,落日閑窗自賦詩。嘉靖乙未四月七日,從袁邦正齋頭得見石田先生畫冊,不勝悵惘,展覽之余為題短句,文徵明書?!焙筲j?。骸拔尼缑饔 薄ⅰ昂馍健?。
根據(jù)文徵明的跋文可知,一是文徵明對先師沈周的懷念之情;二是此冊的第一位收藏者是袁邦正,即陶齋公袁表 ,字邦正,號寶華山人,福建閩縣人。
“曾存定府行有恒堂”、“行有恒堂審定真跡”是載銓的鑒藏印。據(jù)史料記載:“行有恒堂”是清朝道光時期皇族定郡王載銓的齋號。載銓是清高宗長子定親王永璜的曾孫,為第五代定親王。
本冊亦是清代大臣、收藏大家陳夔龍之舊藏。上有清陳夔龍鑒藏印“夔麟”,“寶迂閣書畫記”,“古黔陳少石收藏名跡”三方。
沈周晚年尤其醉心于吳鎮(zhèn),吳湖帆題沈周《秋林觀瀑圖》曾指出:“沈周傳其家學(xué),從西莊溯及仲圭”,由此可見沈周畫風(fēng)之溯源。
此作在筆墨上得吳鎮(zhèn)神韻,構(gòu)圖自然多變,筆法、墨法純熟清新,以濕筆淡墨體現(xiàn)大石山的蒼翠群峰,顯得濕潤秀逸,超乎古人之外。他一改元人冷寂虛空之境界, 又得元人平淡天真之意趣。他為吳門畫派建立起來的新的審美典范,在中國山水畫史上有重要意義。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