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這樣的體驗?白天站在海邊,碧藍的海水一眼望不到頭,心情瞬間敞亮起來,感到心曠神怡,煩惱全被海風吹跑了;可一到深夜,同樣的海面卻黑得嚇人,浪聲像悶雷滾動,讓人心里發(fā)毛,感到無比恐懼。
為啥同一片海,白天黑夜差別這么大?是海變了,還是你的腦子在"騙"你?
白天的大海為啥讓人心情好?首先得從光線說起。陽光照在海面上,海水會吸收紅光這類長波光,主要反射藍光這種短波光,所以咱們看見的海才是藍汪汪的。這種藍色在心理學上被歸為"冷色調(diào)",天生就帶著讓人平靜的buff。
有研究顯示人類對藍色環(huán)境的偏好可能跟早期生存經(jīng)驗有關,比較深且干凈的水源往往在陽光下是藍色的,看到藍色大腦就自動聯(lián)想到"安全""生存",舒服勁兒就上來了。
再說那個開闊感,白天光線足,海平面和天空的分界線清清楚楚,眼睛能望出去老遠。這種毫無遮擋的視覺體驗,能讓大腦進入一種"待機狀態(tài)"。
科學家用腦部掃描儀觀察過看海的人,發(fā)現(xiàn)他們腦子里負責緊張的區(qū)域活動減弱了,而管快樂的地兒反而活躍起來。海邊溜達真能減壓,這可是有科學撐腰的。
海浪聲也是個功臣,白天的海浪聲通常在40到50分貝左右,跟冰箱運作的聲音差不多大,屬于讓人舒服的白噪音。這種有規(guī)律的聲響能蓋住那些刺耳的雜音,幫大腦過濾干擾。
澳大利亞科研人員研究發(fā)現(xiàn),聽海浪聲的人比聽城市噪音的人,壓力激素水平低了將近三成,海浪就是大自然自帶的舒緩音樂,專治各種心浮氣躁。
可一到晚上,大海咋就變臉了呢?首先也是光線問題。人眼在暗處的辨物能力比白天差遠了,這時候大腦里那個管害怕的杏仁體就開始瘋狂加班。有實驗證明,在黑暗環(huán)境下,人對潛在威脅的反應速度比明亮環(huán)境快得多。
晚上你看不清海面細節(jié),但耳朵卻變得格外靈,每個浪頭拍岸的聲響都像是有什么東西在靠近。這種"看不清就加倍警惕"的反應,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保命技能: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安全第一最重要。
深??謶忠膊皇菦]來由的,人類對深水的恐懼可能刻在基因里,因為咱們的祖先在黑暗水域遇到危險的幾率確實高。有研究發(fā)現(xiàn),就算從沒見過大海的人,看到深水影像時也會心跳加速。
晚上大海失去了顏色和邊界,變成一片漆黑的"未知領域",正好戳中這個恐懼點。再加上晚上潮水普遍比白天高,浪也更大些,這種低沉持續(xù)的浪聲更容易引發(fā)不安。
還有個重要因素叫"認知失調(diào)"。白天你能看見海鷗、漁船這些熟悉的東西,大腦自動判定為"安全場景";但晚上這些參照物都消失了,海面變成個抽象的黑窟窿,大腦處理不了這種模糊信息,就會本能地拉響警報。
有心理學家做過實驗,讓人分別看明亮和黑暗的海景圖,結果看黑暗海景的那組人,壓力指數(shù)噌噌往上漲。
其實大海還是那個大海,變的是咱們的感知系統(tǒng)。晚上看海感到恐懼,是因為咱們這套進化了幾百萬年的"安全警報系統(tǒng)"。
不過話說回來,怕黑真不是啥壞事,要不是老祖宗們這么謹慎,可能都輪不到咱們今天在這兒想這個問題,您說是不?
圖片來自網(wǎng)絡侵聯(lián)必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