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員 ??尚?/strong>
25元明碼標價的平臺開鎖服務,最終竟以2410元的天價收場。
8月16日深夜,上海普陀區(qū),獨居女生小慧在某線上平臺下單了標價25元的開鎖換鎖服務后,兩名開鎖師傅以“無法破解”為由,強行拆除原有門鎖,安裝高價新鎖,并要求小慧支付相關費用共計2410元。
面對質疑,開鎖師傅聲稱,相關價格早已在平臺店鋪的“圖文詳情頁”有所標注,且每個價格都標注的是“某某元起”,他們是明碼標價,就算警察來了也不怕。似乎一切程序看似“合規(guī)”,但所謂“某某元起”的模糊表述,是否真能成為索要高價的正當理由?面對凌晨1點家門口守著兩名不肯離去的壯年男子,幾經(jīng)掙扎后,小慧最終轉賬1800元才得以脫身。
從表面上看,這是一起消費糾紛,背后折射的卻是這類“低價引流、高價結算”的行業(yè)亂象。開鎖師傅打出“明碼標價”的旗號,聲稱價格在平臺詳情頁中已有標注。但仔細推敲不難發(fā)現(xiàn),所謂“某某元起”的模糊表述,與最終超過原價近百倍的收費之間,存在著明顯的誘導和欺騙。且服務提供者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通過夸大問題、制造焦慮甚至強行操作等方式,逼迫消費者接受遠超過合理范疇的費用。尤其是在夜間、獨居等特殊情境中,消費者往往因為缺乏專業(yè)判斷能力,又面臨人身安全壓力而不得不妥協(xié)。
從家電維修到管道疏通,從網(wǎng)絡家政到線下服務,“低價引流、高價結算”早已成為部分不良商家的慣用伎倆。現(xiàn)實中,不少平臺對商戶資質審核不嚴,對定價行為缺乏約束,投訴處理效率低下,事實上成了這類套路操作的“避風港”。
事后,經(jīng)用戶投訴和多部門介入,相關商家最終退還部分費用。但治理“套路開鎖”亂象,不能止于個案退款。平臺必須壓實主體責任,建立從定價審核、服務監(jiān)控到售后保障的全流程機制。對“××元起”類標注,應要求明確價格構成、設置收費上限、披露可能產(chǎn)生的附加費用,并以顯著方式告知消費者。
市場監(jiān)管等部門也應加強聯(lián)動,建立服務行業(yè)黑名單制度,對存在欺詐、脅迫、虛假宣傳等行為的商戶實施聯(lián)合懲戒。同時,也要探索出開鎖、維修等特殊行業(yè)的指導價標準,壓縮“漫天要價”的空間。
便民的服務,不應變成充滿算計的陷阱。漫天要價、套路欺詐或許能換來一時利益,但終究難逃市場的無情淘汰。守住誠信,才是商家真正長遠發(fā)展的根本之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