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胡麻鹽卷卷:一口香酥醉人心!
民勤人的餐桌上,有一款無可替代的“靈魂主食”——胡麻鹽卷卷。它個頭扎實,咬一口干酥香脆,胡麻的醇厚香氣混著咸香在嘴里散開,讓人唇齒留香。無論是清晨的家常早餐,還是遠行時的便攜干糧,這道充滿煙火氣的美食,早已深深烙印在每個民勤人的記憶里。 要做出地道的胡麻鹽卷卷,胡麻鹽就是“靈魂調料”。新鮮的胡麻自帶濃郁香氣,民勤人會將其與食用鹽一起放進傳統(tǒng)的碾槽子里,一遍遍碾磨成細膩的粉末。碾磨時鹽要“適量加多一點”,這樣做出的饃饃才會帶著恰到好處的咸香適口的味道,越嚼越有滋味。這份看似簡單的調料,也是胡麻鹽卷最獨特的風味密碼。
民勤胡麻鹽卷卷
而讓胡麻鹽卷卷口感松軟、麥香自然的關鍵,在于那碗用黃米制作的“酵頭子”(發(fā)酵劑)。制作酵頭子從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先把黃米面用溫水泡開,兌上少許面粉,放在溫熱的地方“催醒”,等初步發(fā)酵后,還要分至少兩次加面,間隔等待充分發(fā)酵,直到酵頭子漲到半盆量,才算完成。這份耐心,是民勤人對美食的敬畏,也為后續(xù)的美味打下了基礎。
有了酵頭子這份“靈魂”基礎,接下來最考驗功夫的便是“對面”(揉面、發(fā)面)了。這是制作胡麻鹽卷卷最耗時費力的環(huán)節(jié),將新和的面團與發(fā)酵好的面充分揉勻,放到熱炕上讓面團慢慢“蘇醒”。發(fā)好后再加水、加面,反復揉搓、發(fā)酵,一般要經過三次這樣的流程,具體次數(shù)還要根據(jù)要做的饃饃數(shù)量調整。許多民勤孩子的童年記憶里,都有媽媽深夜在燈下揉面的背影,那是家的味道,也是最溫暖的牽掛。 等面團揉好,就到了最關鍵的“卷餡”環(huán)節(jié)。把醒好的面團搟成薄薄的面皮,均勻地抹上一層油,再撒上磨好的胡麻鹽粉末,從一端緊緊卷起,切成大小均勻的劑子,再將每個劑子擰出好看的花型,胡麻鹽卷卷的生坯就做好了,隨后便可放進馕坑里烤制。
剛馕好的胡麻鹽卷卷帶著柴火的清香,是最美味的。外層金黃酥脆,咬下去“咔嚓”一聲,胡麻的香氣瞬間迸發(fā);內瓤則松軟有嚼勁,咸香適中,越嚼越香。
更讓人稱贊的是,民勤饃饃晾干后可以久存不壞,因此也被稱作“干糧”——民勤人外出勞作、遠行時,都會帶上些,餓了就吃,簡單卻頂飽,滿滿的都是生活的智慧。
要說胡麻鹽卷卷的最佳搭檔,那必須是民勤人的經典吃法:炒一盤青辣子,再淋上一勺紅亮亮的油潑辣子,抹在熱乎的卷卷上。油潑辣子的香辣與胡麻鹽卷卷的咸香、麥香完美融合,一口下去,酸辣鮮香交織,堪稱“人間上品”,瞬間就能勾起食欲,讓人忍不住多吃兩個。
如今,民勤人的餐桌上也多了各種各樣的美食,但胡麻鹽卷卷始終是不變的偏愛。它不僅是一道主食,更是民勤人對家鄉(xiāng)的眷戀、對傳統(tǒng)的堅守,每一口都藏著濃濃的鄉(xiāng)愁,也藏著民勤人樸實、堅韌的生活態(tài)度。如果你有機會來到民勤,一定要嘗一嘗這道“靈魂主食”,感受它帶來的舌尖驚喜與溫暖記憶。(本稿件視頻和圖片均來自網絡)(記者:仲春燕)
編輯:李玉紅 審校:李筱 責任編輯:閆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