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內(nèi)容均引用網(wǎng)絡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請悉知。
一個人守著一座山頭快三十年,夜里忽然跑下二十多里山路,只穿著單衣,汗?jié)裢噶吮?,鞋都跑壞了,嘴里一句話:?strong>文物沒了。”你說這人是不是瘋了?可當你聽完馮開平的事,才知道,這不是瘋,是拼命。
那年秋天,山里冷得早,晚上霧重得像棉絮,燈光一出門就被吞了。
金燈寺躲在山坳里,四周全是密林亂石,白天都沒人來,晚上更別說。
馮開平習慣了,二十八年,他幾乎就沒離開過這地方。
白天巡殿、挑水、生火,晚上燒點熱水泡腳,早早歇下。
他說,廟是活的,得有人守。
那天晚上,他正準備熄燈,就聽見門外有動靜。
不是風,也不是野獸,是輕輕地敲門聲。
一開門,站著兩個年輕女子,頭發(fā)亂了,臉上有灰,鞋子上沾滿泥巴。
她們說走錯了路,又累又餓,求歇一夜。
馮開平猶豫了。
這地方不是一般人能走上來的,晚上來,更不尋常。
他不是沒見過假香客,打著拜佛的名義來踩點的他也見過,但眼前這倆人,眼神沒慌,聲音也穩(wěn)。
他沒多說,開門讓進了。
他給她們安排了客堂,燒水做飯,還送了點素菜過去。
吃飯時,其中一個女子從包里拿出點餅干,說是從城里帶的,遞了塊給他。
他接過來沒多想,吃了。
過了沒多久,他就覺得不對勁,胃里翻江倒海,頭也暈得厲害,整個人像被抽了骨,走路都打飄。
他強撐著回房,眼一閉,天亮才醒。
第二天早上,他起來晚了,第一反應就是去佛堂看看。
門一推開,馮開平心口一緊,供案上原本擺的佛像、銅香爐、幾件唐代瓷器,全沒了。
連經(jīng)書架上那本老碑拓本也沒影了。
他沖回客房,門虛掩著,床鋪沒動,被褥折得整整齊齊,屋里干干凈凈,像沒人住過。
那兩位女子,一夜之間人間蒸發(fā)。
馮開平不敢耽擱,拎起鑰匙就往山下跑。
山路濕滑,他一腳深一腳淺地走了整整二十多里,跑到鎮(zhèn)上的派出所。
警察一聽,立馬緊張起來,問得細,他就一五一十全說了。
派出所那邊動作快,調了沿路的監(jiān)控。
雖然山路監(jiān)控不多,但在山腳下的一個小賣部門口拍到了兩個女人背著大包下山。
民警對比了馮開平提供的特征,幾乎對得上號。
后來在市區(qū)的車站,找到了她們的行蹤。
案子破得比想象中快,文物追回來了,那倆人也被抓了。
警方說,這案子要是晚報一小時都難說結果,馮開平是最大的關鍵。
金燈寺的文物不是值多少錢的問題,關鍵是那幾件東西有年頭,最老的那尊佛像,是南北朝時的老物,廟里一直供著。
馮開平說,那東西不光是文物,是鎮(zhèn)寺的根。
這事之后,縣里撥了款,寺廟重新修了圍墻,通了水電,還裝上了監(jiān)控。
馮開平不用再挑水,晚上也有燈。
附近的村民都說,馮師傅是個硬人,守得住廟,扛得住事。
他自己倒不說這些。
有人問他怕不怕,他說怕,但更怕那些東西沒人守,沒了。
那年評“感動中國”的時候,他站在臺上,穿著洗得發(fā)白的中山裝,手上還起著凍瘡。
他說了一句話:“我不懂什么是英雄,我只知道,這寺我走了,就沒人看了。
后來他還是沒離開金燈寺,村里人勸他下山,說現(xiàn)在條件好了,不用一個人守了,他搖頭。
有人送米送油,他推回去,說:“廟里有米有鹽,有我就行。
- 參考資料:
- 《山西省文物管理局檔案》
- 《人民日報》1996年11月地方版報道《金燈寺夜盜案紀實》
- 馮開平口述錄音整理,《長治地方文化采訪資料》1997年初春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