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印度和中國剛剛在邊境問題上達成了一系列新合作。其中包括,兩國決定重新開放三條邊境貿易通道,其中就包括最敏感的利普列克山口。這對中印雙方來說,都是個好消息,可結果沒想到,鄰國尼泊爾突然跳了出來,堅決反對中印此次合作。
尼泊爾的態(tài)度非常明確,堅稱利普列克山口是自己的領土,中印怎么能不打招呼就把這地方列入貿易點?尼方外交部甚至發(fā)聲明強調,根據他們的憲法和官方地圖,利普列克、卡拉帕尼、林皮亞杜拉都是尼泊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意思就是說,印度和中國的協(xié)議,已經侵犯了尼泊爾的主權。
那問題就來了,中印為什么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偏偏選利普列克?而尼泊爾又為什么這個時候跳出來表態(tài)?先說中印。利普列克山口的重要性不用多說,它是一條天然通道。往北能到西藏普蘭縣,往南就是印度北阿坎德邦。誰要是能把這條路用好,運輸成本至少省三成。印度的羊毛制品、草藥,西藏的礦產、日用品,直接從這里走,比繞道港口快太多。對邊境地區(qū)的老百姓來說,能不能開放這條路,日子完全是兩種狀態(tài)。
所以對中國來說,這是拉近和印度關系的一種經濟突破口。對印度來說,更是給地方選民的一個交代。北阿坎德邦一直盼著中印貿易能恢復,本地產品好賣了,民生和選票都有保障。
再看尼泊爾。尼方為什么一定要在這個時候喊話?其實這事兒不是第一次鬧。早在2015年,莫迪和中國高層在北京簽署過類似的協(xié)議,當時尼泊爾也不樂意,發(fā)過外交照會抗議。2020年印度國防部長剪彩修路,尼泊爾更是直接把官方地圖改了,把卡拉帕尼、利普列克都畫進自己國土里。對尼泊爾來說,這片區(qū)域就是民族情緒的象征。
這一次,他們選擇在奧利總理出訪中印前夕放話,更像是提前亮底牌。尼泊爾國內很多政客都批評,說如果不把主權問題拿出來,就會被看作“向大國低頭”。換句話說,奧利總理這次要去北京和新德里,必須把這事兒帶上桌,否則在國內很難交代。
那問題又來了,中印會因為尼泊爾的反對而退讓嗎?莫迪那邊的態(tài)度很堅決,就一句話,尼泊爾的反對無效,但中國這邊情況就比較復雜了。
對中國來說,中印關系在邊境摩擦之后一直很緊張,這次恢復邊貿,本身就是一個降溫動作。中國當然知道尼泊爾的態(tài)度,但如果為了尼泊爾推遲和印度的合作,可能會被解讀為“不夠重視中印關系修復”。更麻煩的是,中國和尼泊爾現在正在搞新的大項目,比如西藏日喀則到加德滿都的鐵路。要是中國在利普列克問題上完全忽視尼泊爾,未來這些合作可能也會有阻力。
所以現在的問題就成了,中國怎么在印度和尼泊爾之間找到平衡?尼泊爾的邏輯很簡單,要么把我拉進來,三方一起談,要么你們就別動我的“紅線”。印度的邏輯是,這是我們和中國幾十年的事情了,你尼泊爾沒資格插手。中國的邏輯更微妙,想和印度緩和,但又不能讓尼泊爾覺得被邊緣化。
這種局面下,最可能的解決方式,就是搞一個“共同管理”或者“過渡協(xié)議”。比如三方先約定,主權爭議暫時擱置,大家只談貿易規(guī)則,關稅、通關手續(xù)透明,收益按比例分。這樣尼泊爾能拿到參與感,印度能保證山口開放,中國能穩(wěn)住局勢。但問題是,印度愿不愿意在自己的“后院”和別人平起平坐?這才是關鍵。
如果印度拒絕讓尼泊爾進來,尼泊爾大概率會把問題抬到國際場合。比如在聯(lián)合國提出主權聲明,或者在南亞區(qū)域合作會議上聯(lián)合孟加拉國、不丹一起喊話。雖然短期內對中印貿易沒法造成實質性阻攔,但會給輿論和外交增加不少麻煩。尤其是尼泊爾國內的民族主義聲音,可能會倒逼政府在對華合作上收緊??傊?,這次尼泊爾確實給中國出了個大難題,如何平衡地緣局勢,考驗中國政治智慧的時候到了。印度與中國就利普列克問題達成新協(xié)議,重新揭開尼泊爾舊傷疤
來源:《印度與中國就利普列克問題達成新協(xié)議,重新揭開尼泊爾舊傷疤》 外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