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xué)家叔本華曾說:“人性一個最特別的弱點,就是在意別人如何看待自己?!边@個世界就像一個巨大的舞臺,太多人費盡心思扮演別人喜歡的角色,卻弄丟了自己。
而真正高段位的人,早已跳出了這場“討好游戲”。他們深諳一個真理:真正的自由,從不再尋求所有人的認可開始。
01
觀察過兩位管理者。
A總:每天忙于應(yīng)付各方關(guān)系,對下屬不敢批評,對上級唯唯諾諾,對客戶有求必應(yīng)。團隊氛圍看似和諧,實則效率低下,業(yè)績平平。
B總:做事極有原則,對事不對人。該拒絕時直接拒絕,該堅持時毫不退讓。起初有人覺得他“不近人情”,但時間證明了結(jié)果:他帶領(lǐng)的團隊執(zhí)行力最強,業(yè)績最好,反而贏得了真正的尊重。
A總在取悅所有人,B總在吸引同頻者。前者獲得的是虛假的和諧,后者贏得的是真實的追隨。
02
“取悅癥”的背后,是深深的恐懼。
恐懼被否定,恐懼被排斥,恐懼不被喜歡。于是不斷讓渡自己的邊界、時間和原則,換取那一點可憐的安全感。
而高段位的人,早已完成了內(nèi)心的重建。他們的自信不再建立在他人的評價之上,而是源于對自我價值的深度認同。
當(dāng)你不再向外尋求認可,認可反而撲面而來。
如何修煉“不取悅”的底氣?三重境界:
1. 內(nèi)核穩(wěn)定:建立堅實的自我價值體系
清楚地知道“我是誰”、“我想要什么”、“我的原則是什么”。如同大樹扎根,內(nèi)心越穩(wěn),越不易被外界風(fēng)雨動搖。這份穩(wěn)定,來自于持續(xù)的學(xué)習(xí)、深刻的思考以及一次次小的成功積累。
2. 課題分離:分清別人的事和自己的事
這是阿德勒心理學(xué)中的核心概念。別人如何評價你,是別人的課題,你無法干涉,也無需負責(zé)。你的課題是如何基于自我價值做出最佳選擇。不干涉他人的課題,也不讓他人干涉你的課題。
3. 吸引而非追求:從“求認可”到“建磁場”
停止追逐蝴蝶,轉(zhuǎn)而修建自己的花園。當(dāng)你專注于提升自身價值、打磨專業(yè)技能、塑造獨特魅力時,你會自然形成一個強大的能量場,吸引那些真正欣賞你、需要你的人。高質(zhì)量的關(guān)系,從來不是求來的,而是靠實力吸引來的。
《易經(jīng)》有言:“敬之無喜,侮之無怒?!?br/>真正強大的人,受人尊敬不會過度欣喜,被人侮辱也不會輕易發(fā)怒。因為他們所有的價值感,都不假外求。
取悅所有人,意味著得罪了自己。人生最大的成功,不是成為別人眼中的好人,而是成為自己心中的王者。
點個贊吧,愿我們都能擁有“不取悅”的勇氣,活得清醒、自足、而有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