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清晨
寶山區(qū)大華老鎮(zhèn)嘉年華
一縷縷羊肉的鮮香穿透薄霧
承載著三代寶山人飲食記憶
入選寶山區(qū)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
堯堯羊肉館
迎來第四次搬遷
從早年菜場旁的小攤,到如今明亮雅致的新鋪。地址雖變,但每日現宰的新鮮羊肉、非遺燉制技藝,還有那碗讓老食客念了幾十年的濃白羊湯,始終未變。
中午11時許,新店門口已排起長隊,不少食客踮腳望向店內,熟悉的羊肉香順著門縫溢出,香味勾得人頻頻駐足。推開店門,暖黃色燈光映射在原木色桌椅上,既透著新中式的雅致,又留存著市井餐飲的煙火氣。
記者注意到,新店細節(jié)里滿是“傳承”巧思:廚房采用透明玻璃隔斷,食客可清晰看見廚師切肉、焯水、下料、慢燉的全過程——肉塊冷水下鍋去血沫,轉入砂鍋后加蔥段、白芷等香料,全程不蓋鍋蓋,讓水汽自然蒸發(fā),湯汁漸漸熬成濃白色。這正是堯家堅守的老規(guī)矩,也是吸引食客跨越區(qū)域趕來的“味道密碼”。
“今天我們坐地鐵到那邊去(舊址),那邊拆了,搬過來到這邊,這邊環(huán)境好,味道又好吃?!眲傉业阶坏腻X阿姨,一邊擦去額頭薄汗,一邊向記者念叨。家住虹口的虞阿姨,更是不顧路途遙遠專程赴約,“照道理老人講大伏里要吃羊肉補一補,但是大伏天已經過了,我們還是想吃羊肉,忘不了這個味道,我住在虹口的,我特地趕過來?!?/p>
人群中,67歲的浦老伯熟門熟路地領著愛人和外孫女往里走。作為堯堯羊肉館三十年的老常客,此次新店開業(yè),他特意帶家人來“軋鬧猛”。不一會兒,羊湯與羊肉面端上桌:羊湯色濃白如奶,撒上翠綠蔥花后,熱氣裹著肉香直鉆鼻腔;白切羊肉切成厚薄均勻的片狀,鋪在油紙鐵盤里,筷子夾起可見清晰紋理,入口不柴不膩,咸香中帶著羊肉本身的鮮甜,配上筋道面條,浦老伯嘗后忍不住點頭:“就是這個味兒!”
“我喜歡喝點早老酒,吃點羊肉面,所以非常了解這里,有三四十年歷史了,所以對它的食品衛(wèi)生各方面都比較滿意?!逼掷喜χf,“家里過來兩三分鐘,五分鐘也不到,因為老家離這個店近,就像自己家的后廚房一樣的,天熱家里不喜歡燒了就來吃一點?!?/p>
浦老伯的話,道出眾多老客的心聲——這里的羊肉,早已成了生活中離不開的家常味。從創(chuàng)始人邱金鳳推著小車在菜場賣羊肉,到如今家人接力經營,四次搬遷的背后,是“不丟老味道”的執(zhí)念。選羊肉時,他們只挑1-2歲、體重30公斤左右的公羊,“這個年齡段的羊肉脂肪少、纖維細,燉出來才酥爛不柴。”后廚里,一口用了15年的老砂鍋更是“鎮(zhèn)店之寶”,鍋底厚厚的包漿如同“味道濾鏡”,讓每一鍋羊湯都比新鍋燉得更醇厚。曾有人勸他們換高壓鍋省時間,可邱金鳳和家人始終不同意:“非遺的手藝,差的就是這口慢火的功夫,少燉1小時,湯的濃香味就弱了,老客一嘗就知道,這口老味道我們得守好?!?br/>
“關鍵我們根在這里,大場老鎮(zhèn)?!鼻窠瘌P談及經營理念時格外堅定,“他們說,阿婆你弄點炒菜,我說我們多的不做,就做羊的心肝肺炒炒。主要還是以傳統(tǒng)羊肉為主,另外也想做點羊棒骨,新式的,之前也做過,買的人也蠻多的。還有羊蝎子、紅燒羊肉這些,其他亂七八糟的炒菜絕對不做,飯店很多,我們的特色就是白切羊肉,大場傳統(tǒng)就是羊肉?!?/p>
不貪多、不跟風,只把“羊肉”這一件事做透,正是堯堯羊肉館留住老客、吸引新客的秘訣。如今,從老食客的“家常便飯”,到年輕人的“打卡美食”,喬遷新址的堯堯羊肉館,正用一口不變的老味道,續(xù)寫著屬于寶山人的飲食故事。
堯堯羊肉館位于大華老鎮(zhèn)嘉年華場中路4098弄39號(地鐵7號線場中路站下1號口出,馬路正對面)
營業(yè)時間:
堂吃(05:00~14:00)
外帶(05:00~18:00)
開學季,從吳淞大學城到吳淞創(chuàng)新城
夜寶山,潮生活|顧村夜生活如此精彩,快來體驗!
屋頂看云、草地撒歡……來寶山赴一場秋日閑趣之約吧!
記者:金夢蕓 仲昱峰
編輯:陸天宇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寶山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