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暑期檔,電影《浪浪山小妖怪》累計票房已突破13億元,刷新了中國影史二維動畫票房紀錄。
影片脫胎于2023年的高分動畫短篇集《中國奇譚》中的《小妖怪的夏天》,以《西游記》為大背景,四只“草根小妖”小豬妖、蛤蟆精、黃鼠狼精、猩猩怪為主角,講述了它們組團去西天取經的故事,從而上演了一出荒誕中透著辛酸、笑鬧里藏著溫情的配角版西游記。
一些觀眾評價,從這部動畫片中看到了現(xiàn)實中的自己。也有人說,這部電影很奇妙,天真的孩子看了會哈哈大笑,成年人看著看著就淚流滿面。
網絡上,有一條高贊評論做了如此概括:社會的邊角料,媽媽的小驕傲;取經的冒牌貨,人生的真主角。
浪浪山小妖怪的誕生之路
《浪浪山小妖怪》的導演、編劇於水,揭秘了小妖怪們的誕生之路——
小豬妖、蛤蟆精、黃鼠狼精和猩猩怪,長著一模天生配角的模樣,與《西游記》中的師徒四人不同,它們全部都“不神通廣大”,而且還缺點明顯:身材魁梧的猩猩怪口吃、社恐又膽小,要他假扮神通廣大的孫悟空,卻連一句“我是齊天大圣”都喊不出來。裝神弄鬼騙貢品吃的黃鼠狼精是個超級話癆,一路上扮演話少的沙僧,他只好從喋喋不休到逐漸沉默。影片還借助動物自身特性,聯(lián)系成語、諧音梗,如“溫水煮青蛙”“癩蛤蟆想吃唐僧肉”等,制造令人捧腹的喜劇效果。作為四人中領軍人物的小豬妖,努力三年未能“考編”進入大王洞,他膽大敢干,卻總冒出“不切實際”的想法,比如去西天取經。
於水解釋,如此選角正是為了營造出小人物的反差感,讓最不可能的“師徒四人”完成重任,用反差來制造喜劇效果。
《浪浪山小妖怪》還展示出濃郁的中式美學風格,借鑒傳統(tǒng)中國畫水墨暈染技法,通過動態(tài)渲染技術實現(xiàn)“墨韻流動”,色調的明暗、濃淡參與劇情推進,構建出和諧悅目的東方意境之美。難怪不少觀眾感嘆,“浪浪山”讓他們想起了小時候看過的《葫蘆兄弟》《黑貓警長》……熟悉的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以下簡稱“上美影”)動畫片又回來了!
從傳統(tǒng)文化中挖掘寶藏并熟練運用經典文化符號,是上美影動畫美學的標簽。浪浪山瀑布的青綠配色直接取自《千里江山圖》,小豬妖的蓑衣紋樣取材自苗族蠟染,妖怪法器的紋樣源自戰(zhàn)國青銅器的蟠螭紋。場景內的古建筑取材于現(xiàn)實,山西大同渾源縣永安禪寺對應北張村白毛老鼠霸占的寺廟,小雷音寺建筑群參考山西忻州五臺縣佛光寺東大殿……
兩個小時的電影,每一秒動畫是24幀,每一幀有數(shù)十個圖層,還有劇本、分鏡設定、背景繪制、后期……影片的背后,是600余人的創(chuàng)作團隊長達4年的精雕細描。《浪浪山小妖怪》監(jiān)制、藝術總監(jiān)陳廖宇說,電影全片約2000個鏡頭,“一個人吭哧吭哧地畫了3天,可能也只是完成了半秒的動畫內容?!?/p>
以“潦草感”致敬無名之輩
一些網友在觀影后追問,這4只小妖怪都沒有名字嗎?
於水回答:“正如電影的英文名Nobody(無名之輩)一樣,小妖怪們沒有名字,因為它們可以是我們中的每一個人?!?/p>
這種“潦草感”在電影的各處體現(xiàn):破舊的洞府、潦草的橫幅、粗制濫造的武器、小豬妖的歪獠牙……甚至“拼好團”西天取經的過程也充滿草臺班子的即視感。
電影結尾,4只小妖怪沒有得道成仙,沒有逆天改命,甚至未來得及說出自己的名字就變回了原形,但孫悟空的4根救命毫毛又給觀眾留下了一絲希望。
於水說,這樣的設計,就是要致敬每一個渺小卻努力的無名者。在創(chuàng)作《浪浪山小妖怪》時,他特意加入了一些“上班”元素,體現(xiàn)年輕人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難,希望用4只小妖怪取經的故事激勵大家。這一構想的效果很明顯,觀眾們在這些“邊角料”角色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當話癆變得越來越沉默、小豬妖喊出“我想離開浪浪山”……片中的各式情節(jié)引發(fā)了廣泛討論。觀眾們從角色身上,看到了那個熬夜給甲方改方案的透支的自己、那個偶爾也想上班摸魚的自己。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把自己困住的“浪浪山”。於水說,希望每個人都可以活出自己喜歡的樣子,勇敢邁出逃離困境的第一步。正如影片結尾“敬每一個勇敢出發(fā)的自己”,即使沒有一個筋斗翻十萬八千里的本事,勇敢邁出的每一小步都值得被歌頌。
無名小妖為何能引發(fā)共鳴
於水曾表示,《西游記》里有很多妖怪,有像黃眉怪這樣的大妖怪,還有寂寂無名的小妖怪,這些小妖在工作中會有煩惱嗎?他們有家庭嗎?他們背后一定也有自己的故事。
《浪浪山小妖怪》中就是最底層、最邊緣的小妖怪,電影賦予了他們展示自我的機會。雖然它們沒有任何光環(huán)加持,但他們都有善良的內核,在是非黑白面前,守住了正直的底線。
有人說,這部電影就是“無名之輩的‘成佛’之路”。
怎樣才算真正的成佛?小妖怪們沒有多想,也不知道答案。他們只是行動、出發(fā),遇到問題就解決問題。在取經的道路上,它們從外形模仿到行為蛻變,從一心成佛到擔起責任,在這個過程中逐步超越了功利和生存本能,完成了自我成長。
在面對強大的黃眉怪時,小妖怪們因求生本能而動搖遲疑,但又在關鍵時刻同心協(xié)力,用生命捍衛(wèi)正義。當小豬妖披上“斬妖除魔”錦旗,獨自一人向敵人走去,猶如一位孤膽英雄。它們不懼散盡修為,也要與惡人斗爭到底,四個在現(xiàn)實中不被關注的小妖怪,真正在人生中閃亮了一次,活成了一道光。
唐僧師徒是小妖們的精神偶像,敦促他們走在斬妖除魔的正路上。一行人從不知成佛為何物,到身體力行詮釋取經的真義,表達了一個很“燃”的主題:無名之輩也可以成為蓋世英雄。
這也是影片“眾生皆可成佛”的哲學思想的體現(xiàn)。真正的取經人,一定是要取到如來佛祖手上的真經,還是取自己修心的經,取行善的經呢?四個小妖怪從渴望外部認可,轉化為內在價值的自我認同,他們雖然直到最后也沒有留下名字,也沒有逆天改命、得道成仙,但是已經體現(xiàn)了“踏上取經路比抵達靈山更重要”這句話的含義。
極目新聞綜合北京晚報、大眾日報、新華日報等
(圖片:片方公開資料)
(來源:極目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