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爺今年72歲,最近總被老伴念叨“老糊涂”——燒水忘了關火,出門忘帶鑰匙,甚至認錯跟了幾十年的老鄰居。
起初家人以為是年紀大了記性差,直到他在小區(qū)迷路被民警送回,全家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檢查結果讓所有人震驚:輕度認知障礙,是阿爾茨海默?。ㄋ追Q老年癡呆)的信號。
其實如果更早關注,25年前就能發(fā)現癡呆征兆了……
1
—The First—
大腦“折舊”
30歲后每年萎縮1%
我們的大腦在18歲左右發(fā)育成熟,此時思維敏銳、記憶力達到巔峰。
但從30歲起,腦容量每年以1%的速度萎縮,60歲時僅剩約70%
更關鍵的是,60歲后大腦站在“三叉路口”:放任不管者可能滑向癡呆深淵,而科學干預者80歲仍能保持靈光思維。
而中醫(yī)稱腦為“髓?!?,腎精化生骨髓充養(yǎng)于腦。
腎精虧虛、痰瘀阻竅、情志失調是三大短板。
《黃帝內經》明示:“腎精衰則髓???,腦轉耳鳴”。
腎精不足則腦髓失養(yǎng),引發(fā)健忘、耳鳴;而長期肝郁氣滯或脾虛生痰,更會蒙蔽清竅,加速認知衰退。
2
—The Second—
一個指標4類誘因
揪出癡呆的“隱形推手”
1
被人忽視的血檢指標
常規(guī)體檢關注“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卻常忽略其“壞弟弟”——脂蛋白a。它是低密度脂蛋白的另一個分類,80%-90%來自遺傳,會加速動脈粥樣硬化,堵塞腦部微血管。
此類患者多屬痰瘀互結證。痰濁瘀血阻塞腦絡,如同河道淤塞致農田枯槁。
2
常見的4類生活誘因
國際研究證實,癡呆60%-70%與遺傳相關,30%-40%來自可控因素
傷腦習慣:久坐、吸煙、過量飲酒
基礎疾病: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
感官衰退:聽力損失、視力下降
情志問題:抑郁、社交孤立
3
—The Third—
超早期預警
提前25年截獲癡呆信號
頸動脈是血管健康的“窗口”,但不能全面反映顱內血管的健康狀態(tài)!
現代醫(yī)學發(fā)現,大腦異常蛋白(β淀粉樣蛋白)沉積成“老年斑”是癡呆元兇。其發(fā)展分四階段:
1. 超早期(癥狀前25年):斑塊沉積在海馬體,僅表現為偶爾忘事
2. 早期:侵犯頂葉、額葉,出現方向感下降、計算力變差
3. 中期:皮層下受損,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4. 晚期:全腦斑塊覆蓋,神經元大量壞死
檢測血中的異常蛋白,或做PET,可以檢測大腦中是否有老年斑。
若直系親屬患癡呆,或自覺記憶力明顯減退,建議50歲后做首次篩查。發(fā)現超早期病變時,抗斑塊抗體治療可清除50%-70%老年斑,大幅延緩病程。
4
—The Fourth—
中醫(yī)3法,逆轉腦齡

融入中醫(yī)時辰養(yǎng)生法,定制護腦方案。
一
晨起調氣
? 伸懶腰時十指交叉反掌上推,激活手少陽三焦經
? 叩齒36下振奮腎氣
? 溫水慢飲稀釋血液
二
午間活腦
? 指尖對擊3分鐘,刺激末梢神經。
? 快步走25分鐘,心率達(170-年齡)×80%才有效果
三
夜間養(yǎng)神
? 亥時(21-23點)用中藥足浴包泡腳
? 子時(23點)前入睡,肝膽排毒修復腦細胞
打麻將、益智游戲確能健腦,但每30分鐘需起身活動頸椎,避免久坐生瘀、情緒波動傷肝。
腦為元神之府,養(yǎng)腦即是養(yǎng)命。
若您或家人出現文中預警信號,請立即前往三甲醫(yī)院神經內科或中醫(yī)腦病科就診。
早一天干預,多十年清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