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身居陋室,但認為“生活是美好的”;有的人生活豪華富貴卻覺得“活著沒有意思”,甚至認為“不如死了好”。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心態(tài),由此可形成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特征,前者為“積極進取”,后者為“消極頹廢”。積極進取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與淡泊寧靜、少私寡欲雖然貌似不同,但殊途同歸,它們分別通過“靜神”和“動神”兩個途徑來“調(diào)神”,最終獲得養(yǎng)生效益。
淡泊寧靜并不是絕對的靜,少私寡欲也不是無思無欲。人為萬物之靈,豈能“如槁木、如死灰”,因此絕對的“靜思滅想”是不可能的,關(guān)鍵是不存私心雜念,不為個人名利得失苦思鉆營而耗神。積極進取者都具有遠大的理想和人生目標,為實現(xiàn)這一理想和目標,將為之奮斗終生,因此需要不斷學(xué)習,不斷思考,不斷總結(jié),不斷實踐,也就是說對客觀世界需要不斷的認知。中醫(yī)心理學(xué)“心神認知論”強調(diào),對客觀世界的認知是在心神主導(dǎo)之下進行的,因此積極進取者的心神處于一種活躍狀態(tài)。
“用進廢退”是自然界的普遍規(guī)律,人之心神也不例外。如果絕對地靜神不用,則心神必然衰退,只有在用神的過程中,心神才能生機勃勃,生命才能旺盛。司馬遷說得好:“精神不用則廢,用之則振,振則生,生則足!惫沤裰型獯罅渴聦嵶C明,心神越用越靈,善用神者直至耄耋之年仍神清智聰,老而不衰。當今我國已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離退休的老年人逐漸增多。在選擇離退休后的生活方式上,尤應(yīng)重視“積極進取”“老有所為”,這樣才能更好地擺脫失落、孤獨等不良心理影響,避免消極頹廢的生活,迎來人生的第二個春天。
積極進取需要某種力量驅(qū)動,意志是其重要的內(nèi)動力。意志是指人們自覺采取行動達到預(yù)定目的的心理過程,是人的意識的能動表現(xiàn)。凡事之成必先立其志,諸葛亮說“志當存高遠”,朱熹言“百學(xué)須先立志”,《晉書》也說:“夫?qū)W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老年人為健康長壽更需立志,唐代詩人王勃曾說:“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币庵倦m然屬于心理活動的范疇,但反饋回來又可對人體生理功能進行很好的調(diào)節(jié),提高抗病能力。正如《靈樞·本藏》所說:“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適寒溫,和喜怒者也。”
堅強的意志來源于堅定的信念。樹立起堅定的生活信念,就會對生活充滿希望和樂趣,就會感到“生活是美好的”,生命也會充滿活力;否則無所事事,生活空虛,感覺不到生活的樂趣,自然就會發(fā)出“活著沒啥意思”的哀嘆,生命缺乏基本動力,精神日見其衰。為了樹立堅定的生活信念,首先生活必須要有目標,要有所追求。其次,生活還要有信心。信心是生活的基石和精神支柱,在某些情況下,信心甚至可以成為生命的支撐。生活有了目標和信心,就可樹立起堅定的信念,信念可以轉(zhuǎn)化為意志,進而可產(chǎn)生堅韌不拔的毅力去積極進取。對年輕人來說,這是事業(yè)成功的動力;對老年人則是保持生命活力的“增壽劑”。
中醫(yī)心理學(xué)認為,作為積極進取內(nèi)動力的意志,是“心主神明”的重要內(nèi)涵之一,因此積極進取實際是以心神的活動為動力的。神不可不用,但也不可過用,不用則廢,過用則傷,用神貴在適度。因此積極進取應(yīng)實事求是,量力而行,寧可分階段進行,也不要一次把目標定得太高。在奮斗中難免會遭遇失敗和挫折,此時尤應(yīng)保持“樂觀豁達”的心態(tài);面對名利地位等個人得失,要“淡泊寧靜”“少私寡欲”,這樣在“用神”的過程中,動中有靜,動靜結(jié)合,才能獲得很好的養(yǎng)生效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