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9日,合肥市夢園小學教育集團天柱路學校2022級12班飛翼中隊的同學們,走進合肥科學島開啟“做‘追星星的少年’”研學之旅。
今天的科學引路人是“人造太陽”守護者、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zhì)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的王騰老師。這位大國重器“人造太陽”背后的青年守護者,也是堅持了10年的科普志愿者,今天他帶同學們觸摸前沿科技,在心底播下探索的種子。
剛走進實驗室,同學們就被一個龐然大物震驚了,這就是我國自主設(shè)計建造的、世界上第一個非圓截面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也被稱為“人造太陽”。
聚變是全人類的夢想,王騰老師介紹說“人造太陽”要做的,就是像真的太陽一樣,為人類提供源源不斷的能量。“我們就是給‘人造太陽’裝上更可靠的‘安全帶’,保障大國重器安全穩(wěn)定運行”,王騰老師笑著跟同學們介紹自己的研究方向。
今年1月,這臺EAST裝置成功創(chuàng)造新的世界紀錄。
孩子們認真地看著這個大裝置,或許他們還不懂“核聚變”的含義,但“我想當一名科學家”的念頭,已隨實驗室的微光落在心上。
離開實驗室,同學們又來到科學島現(xiàn)代科技館,繼續(xù)參觀學習。如果說實驗室是“高冷”的科研陣地,這里便是充滿趣味的“科學游樂園”。
在這里,王騰老師帶著同學們穿越“科學、文化、自然、藝術(shù)”主題場景,通過將知識還原回認知過程和還原到應(yīng)用場景,激發(fā)同學們從“學會已知”走向“探索未知”,領(lǐng)悟科學思想與方法。從動手操作到聯(lián)想思考,科技館讓抽象知識變得可觸可感——科學從不是遙不可及的“星星”,而是能融入生活的“煙火氣”。
對他們而言,這場研學不只是探訪科學島,更是與“科學偶像”對話,王騰老師和科研工作者們不是遙不可及的明星,科研工作也不是觸而不及的星星。實驗室的微光、科技館點亮的夢想,正化作科學的種子落在同學們的心間。或許某天,這些追“星星”的少年,真會成為探索未知的趕路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