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9日,承載著鹽倉橋老城區(qū)居民熱望的曼度?樂福里一層商戶正式整體開業(yè),為期兩天的“樂福里社區(qū)串門節(jié)”同步啟幕。這個深植老城肌理的社區(qū)商業(yè)新空間,精準抓住15分鐘生活圈剛需已足、社交未滿的需求缺口,以第三空間為核心補位,讓下樓即享社交暖意,漫步便遇鄰里溫情從期待變?yōu)槿粘?,為城市更新寫下從速度競賽到溫度營造的生動注腳。
PART 01
剛需之外,
還差一個“能停留的社交場”
01
在效率至上的都市語境中,15 分鐘生活圈曾一度聚焦買菜、購物、辦事等剛需功能,卻難掩逛完即走、鄰里難聚的社交空白。而曼度?樂福里的登場,正以15 分鐘步行可達的空間優(yōu)勢,填補這份缺口 —— 早上 8 點,新民門社區(qū)居民踱步 5 分鐘至此,買完新鮮蔬菜后,不必匆匆回家,可在咖啡店里坐下喝杯拿鐵,和鄰座老街坊嘮兩句家常;傍晚 6 點,下班年輕人下地鐵步行 3 分鐘,帶份水果的同時,能在食堂和同事小聚用餐,或是在廣場上短暫放空。
這種不用趕時間、能停下社交的從容,正是項目對 15 分鐘生活圈的升級:城市更新不應只停留在最后一公里的剛需覆蓋,更要通過能停留、能互動的場景,讓 15 分鐘步行半徑從生活便利圈,變成情感聯(lián)結圈。
PART 02
第三空間精準補位,
讓 15 分鐘生活圈有了 “社交落腳點”
02
鹽倉橋的街巷肌理里,本就藏著 15 分鐘生活圈的天然雛形 —— 小菜場的晨市吆喝、老字號的熟客寒暄、鄰里店的點心香氣,早已埋下鄰里社交的種子。曼度?樂福里以不打破老味道的溫柔升級,為這些市井溫情找到具象載體,而此次一層整體開業(yè)的商戶矩陣,正是第三空間補位 15 分鐘生活圈社交需求的核心支撐。
MANNER咖啡、來伊份、庫迪咖啡、鄉(xiāng)村基、菜手食堂、華為等商戶集體亮相,不僅構建日常所需下樓即得的生活網(wǎng)絡,更打造出能社交、愿停留的場景:咖啡店是街坊晨間聊天的據(jù)點,食堂是家庭簡餐的選擇,華為門店成年輕人交流數(shù)碼的小圈子;門前廣場更模糊了消費與生活的邊界,買菜后敘舊、帶娃時分享、下班后放空,每一種場景都在填補 15 分鐘生活圈的社交空白,成為居民“走出家門后的第二個客廳”。
曼度?樂福里始終以融入老城肌理的敬畏之心,平衡熟悉感與新體驗:既守住買把青菜都能嘮兩句的街坊溫情,保留 15 分鐘生活圈的煙火氣;又引入品質消費業(yè)態(tài),讓社交場景更精致體面 —— 這種補位不越位的升級,讓這里真正成為 15 分鐘生活圈的情感核心。
PART 03
串門節(jié)溫情發(fā)酵,
讓 鄰里情 “活” 起來
03
如果說商戶矩陣是第三空間的骨架,那社區(qū)串門節(jié)便是填充其中的溫情血肉—— 它以輕量卻暖心的活動,讓第三空間的社交功能從場景存在變?yōu)閷嶋H體驗,徹底激活15 分鐘生活圈的鄰里聯(lián)結。
此次串門節(jié)未鋪陳繁復流程,卻把鄰里相聚藏在每處細節(jié):醒獅采青的鑼鼓聲里,街坊們接收吉祥祝福;和下關街道新民門社區(qū)共辦的鄰里摜蛋賽、紅歌唱 K 中,老街坊組隊競技,年輕人主動搭話,原本只在買菜時點頭的鄰里,變成了能坐下來聊天的朋友。而這背后,是項目對城市更新本質是人際紐帶更新的深刻踐行 —— 用空間為媒,讓鄰里情誼在輕松互動中自然生長。
城市更新從不是打破舊時光,而是讓熟悉的日常更從容。
樂福里以尊重為筆、溫度為墨,在鹽倉橋的街巷間織補著生活細節(jié):讓老字號的市井溫情更綿長,讓老街坊的需求被看見,讓年輕人的松弛感有處可棲。
編輯|孫 益
審核 | 馮憲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