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下樓、過街,全程不過10分鐘?!?8月29日晚上7點,家住彩虹家園的胡阿姨把目光投向了第四實驗小學(東校區(qū))操場,已在操場上快步走的鄰居們朝她招了招手。無需繳納費用、無需預約排隊,與家一街之隔的四小運動場,如今成了胡阿姨運動健身的好去處。“四小的運動場免費開放后,我和小姐妹們就會來這兒健身走路,大家還能一起聊聊天,很開心!”和胡阿姨一樣,隨著我市83所學校體育場地向社會開放,曾經閑置的校園體育資源擴容為“家門口”的運動場,化作市民觸手可及的“運動加油站”,為我市“幸福鄰里·家門口系列”民生實事項目再“加碼”。
放眼夜幕下的第四實驗小學(東校區(qū))操場,可謂人氣滿滿:跑步者的腳步與孩童的歡笑交織成曲;籃球愛好者們切磋球技的身影躍動不息,陣陣歡呼聲此起彼伏?!皩W校場地開放后,不用再為到哪兒運動健身發(fā)愁了?!弊≡诰坝^花苑一期的茹先生揩了一把額頭上的汗說,小區(qū)附近缺少運動場地,過去和小伙伴們主要在小區(qū)里的空地上打球,那里面積小,而且地面堅硬,容易摔倒受傷。以前途經四小時,看著圍墻里偌大的體育場空無一人,他便時常會想,如果學校體育場能在放學后向市民開放就好了。沒想到,現在變成了現實。
在慈溪市實驗小學(南校區(qū)) 體育場,從籃球少年們離場的最后一聲哨響,到小伙子們羽毛球你來我往的扣殺,還有老人的嬉笑聲、孩子的打鬧聲……這些看似平凡的日常片段,匯聚成幸福鄰里最溫暖的底色。舒苑社區(qū)的一位社區(qū)工作者告訴記者,“附近學校的運動場地開放后,看到老老小小的鄰居們聚在一起健身活動,笑容多了,身體棒了,它讓‘遠親不如近鄰’的溫情在運動與歡笑中流淌,為社區(qū)注入了蓬勃的生命力與強大的凝聚力。” 記者在采訪中注意到,每所運動場所開放的學校,都會在告示牌顯示開放的具體項目、開放時間、開放形式,讓廣大市民“一目了然”。若因設施維修保養(yǎng)、舉辦賽事活動等需暫停開放的,學校還會提前3天向社會公告(校門口張貼公示),避免市民“跑空”。
第四實驗小學、慈溪市實驗小學運動場地的開放,是我市83所學校體育場地向社會開放的生動縮影。一方面是場地閑置,一方面是迫切需求,群眾運動場地供需矛盾如何破解?自2013年起,我市嘗試部分中小學校體育場館對公眾開放。今年,為扎實推進“打造幸福鄰里,建設家門口小而美”民生實事項目,進一步擴容“家門口的運動場”,我市部分中小學校遵循“避開教學時間”的基本原則,進一步落實開放時長要求。在無晚自習的工作日,每天開放時間不少于2小時(晚上18:30-20:30),確保周邊居民“天天能健身”。同時,我市還建立了“暫停開放”應急響應機制,針對學校大型活動、設施維修保養(yǎng)、特殊天氣等情況進行動態(tài)調整,確保開放安全與教學秩序互不干擾。
“體育場館開放了誰來管理?維修設施的錢從哪里開支?”“既要放得開更要管得住,如何為市民增添安全保障?”針對這些問題,我市還將學校體育場地設施開放相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用于免費開放場地的維修、保養(yǎng)、更新、管理人員合理報酬及意外傷害責任保險購買,對不同開放時長的學校實行分類補助,確保經費使用效益最大化。此外,針對部分學校場地設施維修經費較高的情況,建立了“適當追加補助”的靈活機制,保障設施正常運轉。
聚焦“方寸之地”的“民生幸?!?。據悉,下一步,我市將以“擴面、提質、優(yōu)化”為核心目標,推動學校體育場地開放工作提質增效。計劃引入社會體育指導員,開展公益健身指導;加快智慧化管理建設,推進實名登記管理系統開發(fā)。此外,將進一步優(yōu)化開放布局與資源配置,引導學校與周邊公園、文體中心聯動服務;探索“錯峰共享”模式,推動學校與社區(qū)、企事業(yè)單位體育設施互補共享。
來源|市教育局 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景錦 王燁江
編輯 | 范田圓
審核|趙思舜 胡孟才
慈溪·智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