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晚,廣東省博物館“粵博之夜”在廣東音樂的旋律縈繞中,圓滿收官。此次博物館之夜以“灣區(qū)話樂”為主題,用熟悉的粵樂架起回憶的橋梁,從串串音符傳遞廣東音樂的藝術(shù)魅力。
活動以《雨打芭蕉》拉開序幕。在高胡、揚琴等樂器的巧妙配合下奏出明快樂音,短促的斷奏如雨滴芭蕉之聲,絲絲入扣地再現(xiàn)南國雨水充沛的盎然生機,舒暢之情感染滿座觀眾。
“我今獨抱琵琶望,盡把哀音訴嘆息別故鄉(xiāng)”,粵劇演員葛銳娟一曲《昭君出塞》,用紅腔唱盡昭君遠嫁的離愁別緒與家國憂思。
南亭會樂團的高胡演奏家余樂夫與胡琴演奏家吳迪“強強聯(lián)動”,再現(xiàn)粵樂宗師呂文成經(jīng)典之作《青梅竹馬》,跳躍音符中兩小無猜、言笑晏晏的活潑情態(tài)自然流露,令人會心一笑。
舞臺中奏響《平湖秋月》《娛樂升平》等耳熟能詳?shù)氖煜ば桑瑔拘蚜擞^眾的音樂記憶;除此之外,還帶來了余樂夫先生原創(chuàng)之作《踏雨心晴》。在高胡華麗通透的音色中,心情隨拉奏變化而演變爬升,最終于流淌的音符中體悟踏風雨起舞的歡騰與堅韌向前的力量。
經(jīng)典樂曲《賽龍奪錦》還被改編成了一支振奮人心的精神舞蹈,用振奮的舞姿,展現(xiàn)出粵港澳三地的共同記憶——劃龍舟,也激勵著三地人民不忘齊心協(xié)力,力爭上游的廣東精神。
活動最后以《步步高》作結(jié),音符層疊起落,激昂的情緒隨著不斷攀升的調(diào)式升騰,活動在嶺南人民步步高升的美好生活祈愿中落下帷幕。
據(jù)統(tǒng)計,暑期“粵博之夜”系列共推出4場不同主題的專場活動,累計吸引數(shù)千名觀眾參與。
采寫:南都N視頻記者許曉蕾 實習生溫欣 通訊員粵博宣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