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有約,一號詩巷歡迎各位的到來。
秋日的天空本就高遠幽闊,而當經(jīng)過一場雨的洗滌后,便又增添了頗多的靜謐與澄澈。
秋日的夕陽本就浪漫溫柔,而當經(jīng)過詩人的筆觸臨摹后,便又增添了不盡的恬淡與安然。
讀過了朱誠泳的《秋日雨晴》,本期我們再來分享一首清代詩人繆公恩的《秋雨晚晴》。
這首詩以碧空為背景,以夕陽為底色,用28個字寫出絕美意境,后兩句堪稱神來之筆。
秋雨晚晴
清·繆公恩
長虹倒掛雨初收,幾榻清涼四壁秋。
飛盡碧云天宇凈,捲簾風入夕陽樓。
繆公恩,原名公儼,字立莊,號楳澥,又號蘭皋,室名“夢鶴軒”,我國清代詩人。
繆公恩的詩以白描見長,風格清空淡遠,品來別有一番韻味。
據(jù)記載,繆公恩曾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從事“講學”,那么從內(nèi)容來看,這首《秋雨晚晴》或許就是作者寫于秋日的講學書館中。
“長虹倒掛雨初收”;一道長長的彩虹倒掛在雨后的天空中。
作者首先從高處的空間角度下筆,在拉開畫面空間的同時,也將天氣情況予以說明。
“長虹”一詞的出現(xiàn),可謂瞬間為詩帶來了一種磅礴的氣勢,而作為讀者,我們在品讀的時候則不單單是感受到了承載于物象“長虹”之上的磅礴之氣,更是在第一時間看到了湛藍的天空與長虹交相輝映的多彩畫面。
“倒掛”強調(diào)了長虹的具體形象,它激發(fā)了讀者的想象力,也豐富了畫面的線條感與空間立體感。
“雨初收”三個字看似在寫天氣情況,實則又以含蓄的方式體現(xiàn)了天空之高、之藍、之凈、之廣,以及空氣的清新與甘甜特征。
“幾榻清涼四壁秋”;茶幾與床榻都帶上了一層清爽的意味,屋子的四壁都是秋的氣息。
我們可以看到,到了承句處的時候,作者已然將空間從首句中的室外轉(zhuǎn)移到了室內(nèi),從首句中的高處轉(zhuǎn)移到了低處。
“幾榻”讓畫面呈現(xiàn)出幾分儒雅之意,也讓作者閑適高雅的形象得以初步的呈現(xiàn)。
“清涼”緊承首句中的“雨初收”,同時又與本句中的一個“秋”前呼后應,帶給詩境無窮的舒爽意味。
其實承句的描寫除了可以滿足讀者視覺上的審美享受以外,還極大地滿足了讀者心境上的審美享受。
作者筆下的“四壁秋”仿佛不僅可以被我們看到和感受到,而且還可以被我們觸摸得到一樣。
“飛盡碧云天宇凈,捲簾風入夕陽樓。”;云朵消散而盡,天空看上去尤其潔凈,風將簾幕卷起,緩緩地吹進了沐浴在夕陽之下的樓閣中。
后兩句無論從裁剪角度方面,還是從意境塑造方面,皆體現(xiàn)出作者的匠心之處,堪稱神來之筆。
在這里,作者又一次將空間位置轉(zhuǎn)向高處,讓整個畫面的鏡頭收到了“縮放自如”的效果。
碧云飛散的情景讓畫面達到了極“凈”的程度,它把雨后秋空的模樣展現(xiàn)給了讀者,同時也借助秋空的極凈之象澄澈了讀者的眼眸與心境。讀這樣的詩句,欣賞這樣的畫面,可謂讓人渾忘俗事,身心無比安寧和開闊。
最后一句有風與夕陽的參與,很巧妙地兼容了靜與動的美感表達。
微風吹來,它卷起的不光是簾幕,還有畫面的一角,所以當畫面因此而動起來的時候,我們也便真切地認識到了什么才是“生動”與“鮮活”。
“夕陽”將畫面調(diào)為暖色調(diào),讓畫面擁有了浪漫又寧靜安詳?shù)乃囆g氣息,與此同時,它也讓秋的氣息得以詩意化,讓人的心境在蕩起漣漪之后卻又歸于平靜。
另外值得一說的是,這首詩全篇不著一個“情”字,卻處處可見作者對秋日的喜愛之情,句句可感他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秋空云影皆消盡,留得夕陽照閣樓;讀完一首,倍覺享受。
詩詞為夢筆為馬,將讀寫進行到底;關注一號詩巷,我們下期精彩不見不散!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