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第一課
科學家手稿與箴言:
解鎖新學期“精神能量包”
暑假余額清零,
開學模式即將啟動!
這次中國科學家博物館,
為你準備了一份特別的“開學禮”
——不是習題冊,不是文具包,
而是科學家們
親筆寫下的手稿與箴言。
紙頁間的字跡或許泛黃,
但藏在里面的科研“寶藏”,
足以成為我們新旅程的燈塔~
01
嚴謹之姿:彭士祿的“公式筆記”
彭士祿記錄數據的工作筆記本(復制件)。來源:中國科學家博物館
泛黃的紙頁上,
每一個公式、每一組數據
都排列得整整齊齊,
連涂改的痕跡都透著認真。
這是“中國核潛艇之父”彭士祿的
工作筆記本,
科研里的嚴謹,
從不是口號,
而是把每一個數據算準、
每一個符號都寫清的堅持。
這份嚴謹,
值得我們帶進新學期的學習中。
02
躬行之力:劉東生的“地質記錄”
劉東生的考察筆記。來源:中國科學家博物館
“5月24日,氣候陰”
“下坡仍為丘陵地形”……
沒有華麗辭藻,
只有帶著泥土氣息的實地記錄。
劉東生就是這樣,
用腳步丈量大地,
把考察中的溫度、地點、細節(jié)
都一一記下。
這份“地質記錄”告訴我們:
真知從不是坐在屋里空想,
而是走出來、看出來、記下來的。
03
細致之美:劉瑞玉的“海洋檔案”
劉瑞玉在廣東沿海的調查筆記。來源:中國科學家博物館
深綠色、淺黃綠色、深棕灰褐……
連海洋生物的體色標簽
都標注得清清楚楚;
每一個物種名字都
一筆一劃寫得端正。
海洋生物學家劉瑞玉的這份筆記,
堪稱科研式“細節(jié)控天花板”。
原來探索世界的第一步,
是把眼前的小細節(jié)
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
04
初心之囑:陸元九的“青春寄語”
2021年9月2日,“七一勛章”獲得者陸元九寫給來安縣中學學生的寄語。來源:中國科學家博物館
“現在的青年人一定要好好學習知識,
這不是在炫耀我們有本領,
而是你要做任何事的根基。
你自己不會做,
書本教你怎么做人,
怎么做事,
做一個偉大的中國公民,
為民族復興大業(yè)貢獻最大的努力!”
這是“七一勛章”獲得者陸元九
寫給安縣中學學生的話。
知識從來不是負擔,
而是讓我們站得更高、走得更遠的底氣,
這份叮囑,
值得我們記在心里。
05
堅守之心:金善寶的“麥田箴言”
金善寶的手稿和著作(一組)。來源:中國科學家博物館
手稿里滿是玉米、小麥的研究記錄,
從鉀素測定法到作物生長觀察,
字里行間都是
“把論文寫在田野里”的實在;
而他的一句話更動人:
“有志于科學的人,
要能吃苦、耐得住清貧,
白天三頓飯、晚上三塊板,
就可以了。”
原來熱愛的樣子,
就是沉下心來,
把一件事做到極致。
06
創(chuàng)新之智:沈志云的“速度藍圖”
沈志云繪制的磁浮列車組件圖。來源:中國科學家博物館
調節(jié)器、440V電池、電子強迫制動……
每一個零件的位置、
每一條線條的標注都精準無比。
這是軌道交通專家沈志云手繪的
磁浮列車剖面圖。
原來創(chuàng)新不是天馬行空,
而是把想法拆成一個個“小零件”,
認真畫好每一張“藍圖”。
那些泛黃的紙頁、
工整的字跡、
懇切的話語,
不是陳列在展館里的過去式,
而是照進我們成長里的啟示錄。
新的學習旅程,
讓這份科學精神,
在新的征程里繼續(xù)發(fā)光。
轉發(fā)!
與君共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