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底的天津暑氣漸退,秋意襲來,美麗的海河兩岸彩旗飄揚。
這座海濱城市迎來諸多重要客人: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來了,土耳其總統(tǒng)埃爾多安來了,印度總理莫迪來了,伊朗總統(tǒng)佩澤希齊揚也來了,其他還包括埃及、柬埔寨等國領導人。
圖為普京
他們來天津的目的非常明確——參加上海合作組織峰會。
上合組織是什么機構,怎么能招攬如此眾多的國家領導人?這事要從2001年說起。當時蘇聯(lián)解體,中亞地區(qū)形成了一片真空,恐怖組織在這里開始采取諸多行為,十分猖獗。
這時,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中國、俄羅斯一道聯(lián)合中亞各國,組成了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初衷特別明確:反恐。大家在反恐情報及各項措施上進行協(xié)調。為此,組織設有兩個常設機構:一個是秘書處設在北京,另一個是反恐中心設在塔什干。
該組織運行良好,后來其他國家也覺得這個地方不錯,想加入,于是朋友圈逐漸擴大。值得一提的節(jié)點是201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這對宿敵同時加入,這很重要——敵對國家有時無法直接對話,在多邊場合的上合峰會,他們可以進行某種程度的交流。為什么是安全?為什么平臺很重要?有了平臺,大家都可以見面交流。
除此之外,上海合作組織還設有對話國與觀察員國。目前對話國有兩個:蒙古國和阿富汗;觀察員國就多了,柬埔寨、埃及、沙特等一大堆。
組織的擴容有明確標準:首先成為觀察員國——開會時可旁聽、交朋友;若想正式加入,需提交申請,從觀察員國晉升為對話伙伴國,對話伙伴國相當于“入門券”;考核合格后,可成為正式成員國。組織的擴大并非“誰想來就來”,必須遵守規(guī)矩。
目前,上海合作組織共有10個成員國、2個對話伙伴國、14個觀察員國,未來繼續(xù)擴容已板上釘釘。
圖為天津街頭“2025年上海合作組織峰會”標識
那么,上海合作組織有哪些值得關注的特點?
第一,成員國與觀察員眾多,且涵蓋不同文明、不同社會制度:伊斯蘭文明、俄羅斯東正教文明、中國東亞儒教文明……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宗教可在同一平臺對話,這本身就是有益的嘗試。
第二,組織功能不斷擴展。最初僅為反恐合作,如今發(fā)展為三件事:
1. 反恐合作: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等都面臨恐怖主義威脅,在此平臺交換情報、交流信息,對各國均有好處;
2. 經(jīng)濟合作:眾多領導人相聚,自然要談經(jīng)濟合作,有些雙邊經(jīng)濟糾紛在多邊場合更易溝通或解決;
3. 人文交流: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有人文交流機制,可消除成見,逐步減少各國矛盾。
當然,任何國際組織都不可能完美。大家擔心:成員擴大后,若凡事需一致同意,遇上一兩個“搗蛋”國家,效率會否降低?
歐盟擴大時就碰到好多問題。然而,上合組織初衷并非對抗或針對第三方,而是謀求地區(qū)和平穩(wěn)定、經(jīng)濟合作、人文交流,因此新增成員只要符合這三大初衷,便不會產(chǎn)生核心矛盾。
圖為莫迪
而現(xiàn)在,隨著印度加入以后,印度在這里面就會起到某些作用,它好的話也能起到好的作用。那印度總理莫迪本來是不想來,一開始就沒打算,結果是特朗普給他征50%的關稅,一看頂不住了怎么辦,面對西方那邊燈不亮了,又轉頭又到東邊來了。
所以莫迪來參加這次實際上是具有偶然性,就是特朗普對他不仁,莫迪說你就莫怪我不義,轉頭來這了。
因此這一場和普京和莫迪要見面,印度和俄羅斯之間的關系,要在這一平臺上要再度的尋找新的方向,尋找怎么合伙對付美國,怎么去印度能夠繼續(xù)買俄羅斯的石油。
因此隨著印度在國際舞臺上實力的增強,未來上海合作組織,一開始本來是中俄主導,未來會不會就像當年歐盟是“三駕馬車”一樣,會不會上海合作組織也是中印俄“三駕馬車”作為一個帶頭的往前走。
這里面就關鍵看印度能不能發(fā)揮積極的作用,印度能不能,要看莫迪、要看印度他們自己怎么著,反正對印度,來了我們歡迎,但是也要多加提防。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