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韓明麗
在陪伴厭學孩子的過程中,父母們過得也非常不容易,甚至可以說內心非常煎熬。家長們說,自己就像坐在“情緒過山車”上,看到孩子磨磨蹭蹭,火一下子就上來了;當孩子說“不想學了”甚至說“不想活了”,又會陷入“是不是我做得不夠好”“自己教育不當”的自責;試過各種方法卻沒有效果的時候,席卷而來的無助感更是讓人喘不過氣來。
這里,我想對家長們說,這些情緒不是“軟弱”,而是人之常情,是幾乎所有厭學學生的父母們都掙扎走過的心理歷程。
但是,如果爸媽們長期被情緒裹挾,不僅會消耗自己,還可能把自己消化不了的焦慮和壓力傳遞給孩子。所以,家長們也需要自己的“心理急救包”,以便在自己情緒動蕩的時候,更快地穩(wěn)定住自己,更好地支持到孩子:
當憤怒、自責這些情緒涌上來的時候,我們的大腦就很容易被“情緒腦”接管,很容易說出傷人的話,比如“我怎么養(yǎng)了你這么個孩子”,或者做出沖動的事,比如搶手機、摔東西。這時候,建議家長們不妨暫時撤離現(xiàn)場,出去走走,轉移一下自己的情緒,也可以在家里找一個相對獨立的角落,進行五分鐘的正念呼吸。“正念呼吸”的作用,就是給“理性腦”爭取時間,按下“情緒暫停鍵”。
正念呼吸前我們需要找到一個“臨時安全角”,哪怕只是坐在椅子上、靠在墻上,讓身體先穩(wěn)住。如果孩子在身邊,可以告訴孩子,“媽媽/爸爸需要安靜5分鐘,一會咱們再聊這個話題”。
接下來,專注呼吸3分鐘:用鼻子慢慢吸氣,感受空氣從鼻腔進入,到胸腔、腹部微微鼓起,默數(shù)4秒;屏住呼吸1秒; 再用嘴巴緩緩呼氣,感受身體放松下沉,默數(shù)6秒。
過程中如果走神,比如又想到“孩子怎么辦”,不用批評自己,輕輕把注意力拉回呼吸上就可以。
要留意覺察身體的感受:呼氣時,留意“緊繃的肩膀是不是松了一點”“心跳是不是慢了一些”——用身體的“放松信號”告訴自己:“我現(xiàn)在是安全的,可以冷靜下來?!?/p>
不用追求“完全平靜”,能從“暴跳如雷”降到“可以正常說話”,就是成功。這個練習隨時能做,比如孩子拒絕上學的早晨、輔導作業(yè)忍不住發(fā)火前,5分鐘就能幫我們“情緒降溫”。
暫時穩(wěn)住情緒后,很多家長仍然會不時地被負面想法纏繞:“他這樣下去肯定完了”(災難化)、“都是我的錯,當初不該逼他”(過度自責)、“我真是個失敗的家長”(自我否定)。這些想法像“情緒放大鏡”,會讓自己的痛苦情緒加倍放大。認知重構技術,能幫助我們識別這些“不合理想法”,用更客觀的視角看待問題。
CBT療法對于家長朋友在這個階段常見的“思維陷阱”有很好的破解方法。
一是“災難化思維”,比如“孩子今天沒上學,以后肯定考不上高中,這輩子就毀了”。
首先我們要質疑一下這個想法是對的嗎, “這是100%會發(fā)生的嗎?有沒有其他可能?”
然后想想這個想法有沒有可能替換成其他想法,比如“他今天沒上學,可能是壓力太大了。我們可以先解決今天的情緒,明天再試試,一次不代表永遠?!?/p>
二是“過度自責”,比如“都是我以前太嚴厲,才讓他厭學的”。
首先我們要質疑一下這個想法是對的嗎,“孩子的問題真的只和我有關嗎?有沒有學校、同伴、成長階段的影響?”
然后想想這個想法有沒有可能替換成其他想法,比如“我可能有做得不夠好的地方,但孩子的成長是多種因素的結果。我可以調整方法,但不必全盤否定自己。”
三是“非黑即白”,比如“他今天肯寫作業(yè)就是進步,明天不想寫就是退步,我又白努力了”。
首先我們要質疑一下這個想法是對的嗎,“進步必須是直線上升的嗎?有沒有中間狀態(tài)?”
然后想想這個想法有沒有可能替換成其他想法,比如“他能堅持3天寫作業(yè),已經比上周好。今天不想寫,可能是累了,我們可以休息一天再繼續(xù),這不是‘白努力’。”
我們可以準備一個“情緒筆記本”,每次陷入負面情緒時,寫下“我剛才在想什么”,然后用上面的“反問”和“替換”重新寫一遍——看得見的文字,能幫你更清晰地跳出思維陷阱。
家長的情緒穩(wěn)定,是孩子復學路上最可靠的“定海神針”。不必苛求自己“永遠不生氣、不焦慮”,但是生氣的時候可以通過正念呼吸“不被情緒控制”,焦慮的時候可以通過認知重構“不被負面想法綁架”。
父母去照顧自己的情緒,并不是“自私”,而是通過自己的言行給孩子傳遞一個信號,或者成為一個榜樣—-“遇到困難時,我們可以慌張,但也能慢慢穩(wěn)??;可以犯錯,但也能調整——這才是面對問題的正確方式?!保n明麗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