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俄方爆料,西方正加速推動一項名為“東方延伸”的計劃,雖然具體要拉攏哪個沒有明說,但塞爾維亞成為焦點,這個長期游走于東西方之間的歐洲國家,近期與北約的互動頻率顯著升高。
這事聽起來離譜,但細想?yún)s頗有邏輯,北約的“邊界焦慮”從未停止,去年波蘭、芬蘭全面靠攏北約之后,西方戰(zhàn)略界出現(xiàn)一種聲音:既然東翼已鞏固,那么下一步,就是撬動歐亞大陸的“中間地帶”。
而塞爾維亞,地處巴爾干要沖,傳統(tǒng)上與中俄保持密切政治、軍事合作,自然成為重點目標,但咱們分析看看,塞爾維亞真是那么容易被拉攏的嗎?
武契奇政府近年來確實在東西方之間走鋼絲,一邊進行歐盟談判,一邊又從中國引進基建、向俄羅斯購買武器,不過,加入北約在塞國內(nèi)部仍是高度敏感議題。
民調(diào)機構(gòu)“巴爾干視野”七月發(fā)布的報告顯示,近七成民眾反對加入北約,多數(shù)人仍難忘1999年轟炸之痛。
而從戰(zhàn)略角度看,即便西方真把塞爾維亞拽進北約,也未必是一步好棋,這就像硬把一顆不適應土壤的種子埋進地里,即便發(fā)芽,也長不成大樹。
強行東擴只會導致地區(qū)安全結(jié)構(gòu)進一步“斷層”,塞族與科索沃的阿族矛盾可能重新激化,波黑、黑山等地的離心勢力也會趁機抬頭,北約每向東一步,其實都在為自己制造新的風險點。
中俄的反應則更值得觀察,俄羅斯未必會激烈對抗,但極有可能加快在白俄羅斯、敘利亞等“外圍防線”的軍事部署,形成戰(zhàn)略對沖。
而中國,則可能通過深化與匈牙利、希臘等歐盟國家的合作,實施“反向軟滲透”,畢竟國際政治不是圍棋,不是所有“圍地”都能贏。
特朗普如今的對外策略,看似混亂,實則延續(xù)“美國優(yōu)先2.0”的思路:用最低成本維系聯(lián)盟,同時盡可能壓縮中俄戰(zhàn)略空間。
拉塞爾維亞入北約,對美國來說是一石二鳥,既擴大聯(lián)盟,又不必直接出兵花錢,但問題是,特朗普政府低估了地區(qū)國家的戰(zhàn)略自主性,也高估了北約吸引力的普適性。
說到底,國際政治不是打撲克,不是湊齊一副同花順就能通吃,國家之間有自己的歷史情緒、利益考量和戰(zhàn)略節(jié)奏,西方若以為靠軍事聯(lián)盟就能改寫地緣命運,恐怕最終只會制造更多裂縫而非鞏固陣營。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