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老師們,”鹽津三中新學期開學典禮上,付宗亮的聲音通過話筒在群山環(huán)抱的操場上回蕩,沉穩(wěn)而有力,“未來三年,我們繼續(xù)和大家在一起!”話音落下,操場上爆發(fā)出經久不息的熱烈掌聲——這掌聲,是鹽津師生對他過去三年的認可,更是對他未來三年的期盼。
2022年,身為北外田園高中黨總支書記的付宗亮與教師團隊,從上海市閔行區(qū)來到偏遠的云南省鹽津縣第三中學,開展“組團式”教育幫扶。三年里,面對在上海時無法想象的重重困境,他曾幾度“想當逃兵”。而如今三年期滿,付宗亮卻斬釘截鐵地決定“再留三年”。這位“上海校長”,在援滇事業(yè)中找到了新的生命坐標。
往返滬滇“跑腿人”
“我是上海愛心人士的使者”
三年前初來,44度的高溫、陡峭的山路和陌生的方言,未曾嚇退這位習慣了城市講臺的高中書記。然而,當他走進學校,看到孩子們坐在殘破的課桌椅上,老師們僅靠“一根粉筆、一塊黑板、45分鐘”支撐起一堂課時,他的心被狠狠揪緊了。
眼前的現(xiàn)實與他心中的教育圖景相去甚遠,“原來在上海課堂里的那些創(chuàng)新設想,瞬間都化作了泡影,鼻子一酸,我的眼淚情不自禁地流下……”他在調研紀實中這樣寫道。
那一刻,他做出了決定:爭取一切資源和力量,必須先把這里的硬件條件提上去!
自此之后,付宗亮多了個外號——“討飯校長”。深知鹽津財政薄弱,為了孩子們,他豁出臉面,成了往返滬滇“跑腿人”,每當見到上海企業(yè)家和領導,他便開始了“化緣”,三年間,在大后方的支持下,他率領團隊“化”來1063萬元,先后建成智慧黑板、AI智慧教室、塑膠操場等32個幫扶項目。
鹽津三中
漸漸地,到了后面,一些單位和愛心人士甚至主動找上門來,主動提出捐贈。上海市教委教育基金會送來了1063盞護眼燈、夏征農基金會捐贈了1500張嶄新的宿舍床,有企業(yè)家捐助了4500件ZARA服裝,甚至還有上海紫竹企業(yè)公益活動堅持每月捐助130箱女生衛(wèi)生用品……每一筆款項、每一個捐助人都清晰印刻在他的腦海中。
“為什么愿意捐給我?”一次,當一位企業(yè)家看到他直接說“我給你20萬,獎勵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時,付宗亮終于忍不住問出了心底的疑惑。對方答道:“看到你在,我相信這些東西能夠實實在在地惠及每一個學生。”
上海援建鹽津三中的智慧教室
為了不辜負這份信任,所有項目細節(jié)與關鍵流程,他總要親自把關才安心。就在這個暑假,他三次往返于上海與云南之間,因為這里又多了一個令所有師生振奮的大項目——3280萬元資金落地學校,正在用于給孩子們建設綜合教學樓和學生食堂。
“我是上海許多愛心人士的使者。”付宗亮由衷感嘆道,這位從農村走出的校長,深深理解孩子們渴望讀書、走出大山的心情,“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心愿,幫助這些家庭困難卻優(yōu)秀的孩子掃清障礙、安心求學,為云南教育帶來切實改變,讓政府的支持精準落地!”
鹽津三中嶄新的塑膠跑道
尋訪張桂梅
“沒有困難,還要我們這些人干什么?”
硬件條件逐步改善,付宗亮卻迎來了更棘手的挑戰(zhàn)?!爸腔酆诎逵辛耍俏野l(fā)現(xiàn)老師上課還是一塊粉筆、一塊黑板,下課鈴一響就離開辦公室,更別提集體備課、教學研討了?!?strong>故步自封的教學觀念、骨干教師的不斷流失、整體教研動力的匱乏——重重難題如潮水般向他涌來。
“如果有老師來告狀,可不能打我板子!”獲得上級的堅定支持后,付宗亮開始了大刀闊斧的課程改革:對標國家考試要求組織全體教師參加學科質量考試;選送教師到上海掛職交流學習;開展“雁陣工程”,讓援滇團隊和當?shù)亟處熯M行師徒結對,師父開示范課,徒弟開公開課;鼓勵當?shù)亟處焻⒓咏M織縣、市級教學比賽以及校內教學比賽,引入上海專家講座、開展“同課異構”比賽,倒逼教師教學創(chuàng)新……
鹽津三中師生赴上海開展訪學活動
改革總伴隨著陣痛,付宗亮形容那段日子像是“把自己放在油鍋上煎烤”,壓力之大,甚至萌生過逃離的念頭,“那時,我們團隊特別想到張桂梅老師那里去看看,哪怕汲取一點精神力量也好?!?/p>
于是,一次階段考試結束后,他帶上援滇的三位老師,從鹽津乘汽車到宜賓,再飛抵麗江,后租車直奔華坪女高?!?strong>哪怕見不到張老師,在校門外望一眼也心滿意足。”然而當他們走到距離校門口500米處,被工作人員攔下了,了解情況后,工作人員主動聯(lián)系了張桂梅老師,促成了這次來之不易的會面。
凝望著這位用生命托起大山女孩夢想的“燃燈校長”,付宗亮喉頭哽咽,千言萬語竟無從說起,“她告訴我,要把每個困難都當作工作中的一部分,遇到就解決,解決不了就先繞過。沒有困難,還要我們這些人干什么?”
這樸素卻重若千鈞的話語,如同最清冽的山泉,瞬間滌凈了他心頭的迷茫與退縮。他眼眶再次發(fā)熱,鄭重承諾:“張老師,跟您遇到的難處比,我工作中遇到的難事都不算什么!看到您,堅定了我的決心,不做好我絕對不回去!”
“組團式”教師團隊與張桂梅校長合影
這場震撼心靈的會面,成為鹽津三中破繭成蝶的關鍵轉折。
在付宗亮及援滇團隊的努力下,鹽津三中的師資隊伍建設和辦學水平顯著提高,學校被評選為云南省“組團式”教育人才帶培項目校,在中組部和教育部中期評估中,幫扶團隊和被幫扶學校均被評為優(yōu)秀。“最近一次縣里教學大獎賽,我們拿下了5個一等獎、2個二等獎?!备蹲诹恋脑捳Z中,滿是欣慰與自豪。
唯一一支整建制留下的團隊
他們還想親眼看看
在教學樓前的一片空地上,是援滇團隊精心為孩子們設計的中國高校地圖,飽含著他們的期盼——“希望學生每天踩一踩想去的學校,用三年的時間踩到心里去?!?/p>
三年堅守,這份期盼已結出碩果:2024年,鹽津三中高考本科任務完成率提升至181.69%,521名考生全部升學,畢業(yè)成績位居全縣第一。
“上海的校長和老師來了,像一股‘清流’流進校園,我們愛上了校園,愛上了學習,我們還在大山里辦出了‘春晚’。”一位學生說道。而對于三中教師余彥來說,他們的到來“就像一場期盼已久的及時雨”,不僅讓教師迅速站穩(wěn)講臺、站好講臺,也更加堅定了幫助山區(qū)孩子走出大山、去見識廣闊世界的決心。
如今的鹽津三中,也早已褪去舊日模樣,曾經簡陋的教室如今裝上了智慧黑板,護眼燈照亮了每一個求知的角落,校園里鋪設了嶄新的塑膠跑道,現(xiàn)代化心理輔導中心投入使用,嶄新的教學樓和食堂即將拔地而起……
而讓所有師生心潮澎湃、奔走相告的,是一個更加溫暖的消息:4張他們再熟悉不過的“老面孔”——付宗亮、李衛(wèi)華、何里紅、嚴紅敏,回來了!他們的身影,再次出現(xiàn)在這片他們曾傾注心血、與之共同蛻變的校園。
下一個三年,他們都想親眼看看:在寬敞明亮的教學樓里,學生們臉上洋溢著的求知的渴望;智慧黑板前,老師們駕輕就熟地將先進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他們還想繼續(xù)參與那未完的師資鍛造工程,讓“雁陣”飛得更高更穩(wěn),讓“家門口的好學?!笨诒訄詫崱?/p>
“我們是上海38支援滇團隊中,唯一一支整建制留下的團隊。”付宗亮感慨道,“最初三年時間感覺很長,走過來又感覺很短,很多事情還沒有做完,尤其面對孩子們渴盼的眼神,這都讓我們有種走不脫的感覺,再給我們三年時間吧!”
記者:宿銘珊
初審:張瑾欣(實習)
復審: 方雨斌
終審:王婷婷
轉載請注明來自今日閔行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