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是湖北省省會、國家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同時也是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級市、超大城市以及中部經(jīng)濟中心、科技創(chuàng)新中心。因此,憑借著得天獨厚的社會經(jīng)濟環(huán)境和極為便利的交通條件,軍改前,武漢市吸引了眾多軍校駐扎辦學,其中包括空軍預警學院、海軍工程大學、武漢軍械士官學校、“第二炮兵”指揮學院、軍事經(jīng)濟學院、國防信息學院等??梢园l(fā)現(xiàn),落戶武漢的軍校類型很全,既有隸屬總參謀部、總后勤部,也有隸屬海軍、空軍和第二炮兵部隊,級別也有正軍級、副軍級和正師級三種。
在此前的國防和軍隊改革中,坐落在武漢的6所軍校經(jīng)歷了調整改編,其中有3所保持獨立建制、另有3所則是改建為相關軍校的分校區(qū)。接下來,小圣就為大家展開介紹一下相關情況。
一、空軍預警學院:副軍級,隸屬空軍總部領導管理,位于武漢,主要承擔全軍預警系統(tǒng)和空軍地面電子對抗部隊指揮軍官、技術軍官以及專業(yè)士官的培養(yǎng)任務。需要強調的是,軍改前,空軍預警學院有這么三個“唯一”,即全國唯一一所預警監(jiān)視領域的專門軍校、全軍唯一一所將“預警監(jiān)視和電子對抗”均建設為主體學科專業(yè)的軍校、空軍唯一一所指揮技術兼容的中級軍事任職教育軍校。而這三個“唯一”非常清晰地解釋了空軍預警學院的強大作用和重要職責。
從歷史發(fā)展脈絡來看,空軍預警學院創(chuàng)建于1952年,其建制前身可以追溯至解放軍防空學校和解放軍雷達學校(兩校均在1952年組建成立,后于1958年合并重組為空軍雷達兵學校)。1983年7月,空軍雷達兵學校正式更名為空軍雷達學院,再于1992年升格為軍級院校。2004年,空軍雷達學院被確定為中級軍事任職教育院校。2011年,經(jīng)中央軍委批準,學院更名改建為空軍預警學院。
軍改前,空軍預警學院共設有4個校區(qū),分別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qū)、黃陂區(qū)和宜昌市、隨州市,形成了“一院四地”的辦學格局。學院總占地面積3541余畝,60年多來累計共為部隊輸送了6萬名合格人才。
2017年,經(jīng)中央軍委批準,空軍預警學院調整為軍事高等教育院校,涵蓋高等教育、任職培訓和士官教育,培養(yǎng)層次從本科到博士,目前主要承擔全軍預警部隊和空軍信息對抗部隊軍官培訓任務。
二、海軍工程大學:正軍級,這是一所與新中國同齡的海軍院校、也是海軍建立的第一所正規(guī)高等學府,其前身大連海軍學校(創(chuàng)辦于1949年11月)。軍改前,海軍工程大學堅持學歷教育與任職培訓相結合,并已發(fā)展為全國重點大學、全軍“2110工程”重點建設院校和全軍五所綜合大學之一,校本部位于湖北省武漢市,同時在天津市設有海軍工程大學勤務學院(正師級),其學科建設覆蓋“工學、管理學、軍事學、文學、理學、哲學、經(jīng)濟學、教育學”八大學科。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海軍第一個本科專業(yè)、第一個碩士點、第一個博士點、第一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以及全國重點學科均是出自海軍工程大學,這也充分彰顯了海軍工程大學的強大實力和領先優(yōu)勢。另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海軍工程大學及其前身院校累計為人民海軍培養(yǎng)輸送了近十萬名高素質軍事人才,其中近百人成長為共和國的將軍,被譽為“海軍軍官的搖籃”,同時還為亞洲、非洲、大洋洲和拉美等區(qū)域40余個國家培養(yǎng)外國軍事人才。
2017年7月,經(jīng)中央軍委批準,新調整組建的海軍工程大學成立,后于2018年被確定為全軍重點建設院校。
三、武漢軍械士官學校:正師級,隸屬總裝備部,學校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fā)區(qū)。從歷史發(fā)展軌跡來看,武漢軍械士官學校組建于1992年8月,其前身是原軍械工程學院士官訓練大隊,起初隸屬總參謀部,后于1999年5月轉隸總裝備部。軍改前,武漢軍械士官學校肩負著全軍軍械士官和部分技術兵培訓、在職軍械干部輪訓短訓等教學培訓職責,同時還負責裝備技術研發(fā)保障。
2017年6月,以解放軍理工大學為基礎,同時編入軍械工程學院主體和重慶通信學院、工程兵學院、武漢軍械士官學校,調整組建全新的陸軍工程大學。在此過程中,武漢軍械士官學校改建為陸軍工程大學軍械士官學校,以新的面貌和身份繼續(xù)為軍隊培養(yǎng)軍械士官人才。
四、“第二炮兵”指揮學院:創(chuàng)建于1977年11月(始稱“第二炮兵學校”),后于1986年6月定為此名,正軍級,校區(qū)坐落在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qū)?!暗诙诒敝笓]學院系軍改前“第二炮兵”部隊的最高軍事學府,主要負責為二炮部隊培養(yǎng)培訓戰(zhàn)役指揮軍官、中級指揮軍官和軍事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學院性質是一所軍種指揮類中級任職教育院校。另據(jù)學校官方賬號介紹:40多年來,先后有3萬余名學員從學院走向練兵場,其中有100多人成長為共和國將軍。
2015年12月31日,伴隨著“第二炮兵”部隊正式升格為軍種、更名為火箭軍,“第二炮兵”指揮學院也隨之更名為火箭軍指揮學院,被譽為“大國劍鞘的執(zhí)劍人搖籃”,也是我國戰(zhàn)略導彈部隊指揮人才培訓中心和軍事理論研究中心。
五、軍事經(jīng)濟學院:于1986年定名(前身是解放軍高級后勤學校、組建于1984年2月);軍事經(jīng)濟學院隸屬總后勤部,這是一所重點聚焦后勤領域人才培養(yǎng)的高等軍事院校、同時也是軍改前全軍唯一的經(jīng)濟類院校和一類本科招生院校,學校就坐落在武漢市內。根據(jù)官方公布的信息顯示,軍事經(jīng)濟學院在軍改前被譽為“紅管家的搖籃”,學院及其前身累計共為全軍各軍兵種部隊培養(yǎng)訓輸送了26萬余名高素質的軍事后勤人才。
在職責任務方面,軍事經(jīng)濟學院主要面向戰(zhàn)勤、財務、軍需、物資采購、軍事物流、審計、裝備經(jīng)濟等領域開展本科、碩士、博士三個層次的學歷教育(學院所設“軍隊審計專業(yè)”是全軍獨有),同時兼顧軍官任職培訓、外國軍事留學生培養(yǎng)教學和國家國民經(jīng)濟動員業(yè)務骨干培訓任務。
2017年7月,解放軍軍事經(jīng)濟學院和后勤工程學院合并組建為副軍級的陸軍勤務學院,院本部位于重慶市大學城,同時設有武漢營區(qū)和某訓練基地。2025年5月,陸軍勤務學院和陸軍軍事交通學院本部及所屬汽車士官學校又合并重組為聯(lián)勤保障部隊工程大學,校本部駐重慶,其他辦學實體分別部署在天津、重慶和安徽蚌埠。
六、國防信息學院:隸屬總參謀部,副軍級,駐地位于武漢;國防信息學院在軍改前是全軍唯一一所中級通信指揮院校,也是培養(yǎng)三軍通信指揮和指揮自動化管理人才的最高學府,同時承擔全軍作戰(zhàn)部隊師以下信息作戰(zhàn)干部、全軍通信系統(tǒng)師以下現(xiàn)職干部任職培訓和輪訓任務以及全國人防、人武通信干部培訓、研究生教育等任務。除此之外,國防信息學院還擔負全軍軍事、通信領域的重大學術理論、戰(zhàn)法訓法、法規(guī)政策研究和通信裝備研發(fā)等任務。
2017年5月,以原國防信息學院、原西安通信學院為基礎組建國防科技大學信息通信學院,學院本部設在武漢,校區(qū)分布鄂陜兩地,總面積近3000畝。2025年5月,中央軍委決定以國防科技大學信息通信學院、陸軍工程大學通信士官學校為基礎組建信息支援部隊工程大學,同年6月28日在湖北武漢舉行成立大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