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今年是中國軍隊參加聯(lián)合國維和行動35周年。大皖新聞記者了解到,淮北的王標,曾是我國第一支“藍盔部隊”隊員。
第一支成建制“藍盔部隊”隊員
1992年,中國向聯(lián)合國柬埔寨臨時權力機構派出維和工程兵大隊,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派遣部隊參加聯(lián)合國維和行動,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上的第一支“藍盔部隊”由此誕生。
來自安徽淮北的王標,曾是這支“藍盔部隊”的其中一員。王標告訴記者,1985年,他從淮北經過“招飛”入伍,進入當時位于河北省保定市的空軍第二飛行基礎學校,與航天員景海鵬和張曉光成為同窗。1988年畢業(yè),他進入徐州工程兵指揮學院,后被分配至某工兵旅工兵營。
在王標看來,熟悉工程機械,有很好的實際操作能力,也要有一定的組織管理能力是自己入選的主要因素。
王標向記者回憶,接到出發(fā)任務后,他和戰(zhàn)友從北京昌平火車站乘車,抵達廣東湛江,再乘坐軍艦抵達柬埔寨的磅遜港。
“路程遠,攜帶的大型機械等裝備需要裝卸,花費的時間長,精力大?!蓖鯓苏f,盡管條件艱苦,但大家作為第一支“藍盔部隊”隊員,內心的驕傲溢于言表。
隨時遇到地雷標志牌
王標和記者分享了當年看到金邊的感受,“城市比較干凈,風景很漂亮,但經過多年的戰(zhàn)亂,城市建設百廢待新?!蓖鯓撕蛻?zhàn)友隨即投入到緊張的任務中,進行道路、橋梁和機場修筑等作業(yè)。
王標講述,大家在任務中切身感受到了當地非常緊張的氣氛,“作業(yè)的現場或是被炸得千瘡百孔的公路和橋梁,或是隨時遇到的地雷標志牌。”大家也慢慢總結了經驗:遇到地雷標志牌,盡量走硬化的柏油路和水泥路,“硬的大概率是安全的。”
“作為軍人,我們沒什么害怕的,甚至流血犧牲也是正常的?!彼貞?,其所在的三中隊住在現金邊國際機場的一處廢棄倉庫里,晚上經常聽到槍聲。
氣候對維和官兵也是考驗。當地正是雨季,筑路的艱難可想而知。而高溫、潮濕,蚊蟲叮咬是家常便飯,容易導致瘧疾等疾病,“當時我身上起的都是蘚?!?/p>
被授予聯(lián)合國"和平榮譽勛章"
公開報道顯示,從1992年4月到1993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赴柬工程兵大隊克服種種困難,先后修復道路500多公里,架設橋梁36座,修復機場兩座,修建營房數千平方米,贏得了柬埔寨人民、機構和國際社會的廣泛贊譽。
作為參與者與見證人,王標對此深有感觸?!爱斈晔俏覈状闻汕渤山ㄖ撇筷爡⒓勇?lián)合國維和行動,我們又是首批抵達的,在當地待了10個半月的時間?!蓖鯓烁锌斈隂]有經驗可循,但是最終圓滿完成了任務。
“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特別強烈,我們?yōu)閲?、為部隊爭了光?!?993年2月,400名工程兵官兵被授予聯(lián)合國"和平榮譽勛章"。這枚勛章,也被王標珍藏至今。
在王標的相冊中,還收藏著當年在金邊街頭拍攝的珍貴照片。雖然照片已泛黃,但這段經歷歷久彌新。在與記者的交流中,他還以當年取景地的最新照片為例,如金邊國際機場、金邊市中心的獨立紀念碑等,向記者展示了如今金邊的發(fā)展與繁榮。
感覺到人生很充實
多年來,王標也關注著中國維和部隊的建設與發(fā)展?!八硎?,作為一名前輩,我驕傲,我自豪!”
1998年,王標轉業(yè)回到淮北,進入淮北市人民檢察院工作,成為一名檢察官。
期間,王標兩次選派到鄉(xiāng)村任職。他發(fā)揮所長,曾帶著大家修蔬菜大棚,壯大特色菊花產業(yè),延伸產業(yè)鏈,幫助村里致富,農民增收。
淮北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朱振華告訴記者, 王標脫掉軍裝 ,穿上檢察服,在單位工作一直兢兢業(yè)業(yè)任勞任怨。
“我感覺到人生很充實?!蓖鯓苏f,在人生不同的階段,自己收獲了不同的人生,但軍人的本色一直未改。
采訪花絮:
一句話:你放心去吧
1991年,王標和愛人經人介紹相識。彼時,他在北京,她在淮北老家,兩人主要以書信交流。
1992年,王標和戰(zhàn)友接到維和任務,將前往柬埔寨?!爱敃r打了一個電話,她說支持我,我的老岳父講了一句話:你放心去吧,家里我來照顧?!?/p>
當年女友和家人的支持,讓他忐忑的心徹底放了下來?!皣摇⒉筷牶图胰?,是我們強大的后盾?!?/p>
1994年,王標和女友結婚。如今,兩人的兒子也已畢業(yè)立業(yè)。
一次緣分:珍藏報紙
王標的珍藏里,有一份《新安晚報》,報紙刊發(fā)時間為2012年6月15日。
在這天的A06版,王標向新安晚報記者回憶了與航天員景海鵬、張曉光同窗的日子。
“我記得當時采訪我的記者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他們見證了三名航天員劉洋、景海鵬、劉旺的出征儀式?!彼f,在當年的溝通中,他感覺到報社的記者很親切,也很棒。
當年報社推出的《見證神九問天》策劃報道,距今已13年。但筆墨間的沉淀,時光的流轉,不僅見證了安徽人王標的求學成長經歷,也記錄了我國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
大皖新聞記者 趙琳 攝影報道(部分由受訪者供圖)
(來源:大皖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