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wǎng)記者 吳蘊聰)近日,“碧草丹心,星月長明——《綠色的火焰》新書發(fā)布會”在北京和昆明兩座城市同步舉辦。
在北京會場,著名作家、《綠色的火焰》作者張慶國,《文藝報》原總編輯、中國作協(xié)文學理論批評委員會副主任梁鴻鷹,《小說選刊》副主編顧建平,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總編輯韓敬群圍繞新書展開探討;在云南昆明會場,云南省中國近代史研究會名譽會長、云南師范大學教授吳寶璋,云南師范大學歷史學院教師、云南西南聯(lián)大校友會理事龍美光,全民閱讀推廣人周穎進行對談。
《綠色的火焰》是一部全景式反映抗日戰(zhàn)爭時期大后方文化抗戰(zhàn)全貌的非虛構(gòu)作品,記錄了在河山破碎的背景下,中國的文化人如何存留中華文化的星星之火。通過跨越十五省二十五地的尋訪,作者勾勒出張元濟、梁思成、穆旦、冼星海等文化巨匠為往圣繼絕學、以我血薦軒轅,守護中華文明火種的自覺意識,全景式展現(xiàn)了戰(zhàn)時中國知識分子的精神偉力與文化擔當。
活動現(xiàn)場。主辦方供圖
張慶國表示,創(chuàng)作《綠色的火焰》既是挑戰(zhàn),也是榮光?!斑@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也是一個向前輩們致敬的過程。在寫作中,我學習到了文化在人類最危急的時候如何存在和延續(xù),在先輩的身上感受到了文人的使命感、責任心。”
梁鴻鷹對《綠色的火焰》的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予以肯定:“這部作品的字里行間不僅保存了大量珍貴史料,更在于它提供了新的認知,作品告訴我們,文化的生命力不在于物質(zhì)載體的堅固,而在于核心價值的感召力,文明在絕境中自我更新,文化在苦難中傳承發(fā)展,是歷史給予的最寶貴饋贈?!?/p>
顧建平表示,《綠色的火焰》現(xiàn)場感極強?!斑@部作品中一直有‘我’的存在,這是‘我’親見親聞的,‘我’將歷史和現(xiàn)實結(jié)合起來,讓歷史與現(xiàn)實發(fā)生了連接,成了活著的歷史。”
韓敬群說:“誰知我亦輕生者,不得君王丈二殳。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國家多難之時,文人常常如此感嘆。但筆墨、管弦也是武器,杏壇、書齋也是戰(zhàn)場。文化之星月長明,民族之精神不死。而中華歷史之中,還有許多重大事件、英雄人物,有待我們?nèi)鴮懞蛦拘?。?/p>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