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12月下旬,十六歲的唐春梅積極響應(yīng)國家號召,和同學(xué)們一起乘坐火車離開了北京,開啟了上山下鄉(xiāng)到農(nóng)村接受貧下中農(nóng)再教育的艱苦歷程。
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滿載北京知青的火車到達山西運城地區(qū)的水頭車站后,當?shù)馗刹咳罕娫谲囌緩V場敲鼓打落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知青們又乘坐汽車和馬車各奔東西,唐春梅他們九名北京知青最終被分派在郭家莊四隊插隊落戶,大家分散開臨時借住在老鄉(xiāng)家中。
分派在郭家莊四隊插隊落戶的這九名知青有七名是男生,只有唐春梅和李愛玲是女生。郭隊長就對她倆說:“隊里的劉奶奶是一位孤寡老人,你倆就去劉奶奶家吃住吧。”
郭隊長和兩名社員幫唐春梅她倆搬著行李,很快就來到了劉奶奶家的坡下,山坡上一排排土窯嵌在黃土里,像一個個溫暖的巢。爬上坡,來到劉奶奶家的土窯前,郭隊長笑著說:“劉奶奶善良心眼實,你們倆住劉奶奶家,不會受委屈。”
聽到外面有動靜,劉奶奶迎了出來,手里還拿著掃炕的苕帚。劉奶奶當年還不滿六十歲,頭發(fā)花白,臉上刻著皺紋,笑起來眼角會堆起兩道褶。“倆娃娃,快進來,炕燒熱了,窯里暖和!”她拉著唐春梅和李愛玲的手,掌心粗糙卻暖和,很熱情地把她倆領(lǐng)進窯洞里。窯洞不大,靠墻擺著一個舊木柜子,柜上放著一個掉了瓷的搪瓷缸,炕上鋪著打著補丁的舊炕席,炕梢上放著鋪蓋卷。劉奶奶讓郭隊長他們把唐春梅和李愛玲的行李放到腳地上,送走了郭隊長她他們,她又跑去灶火圪端來兩碗熱水,笑著對唐春梅她倆說:“路上凍壞了吧?快喝點熱水暖暖身子?!?/p>
后來唐春梅她倆才知道,劉奶奶也是個苦命人,十八歲那年她從聞喜縣嫁到了郭家莊,結(jié)婚后一直沒懷上娃娃,她男人及四處求醫(yī)找偏方給她治病。劉奶奶天天抱著藥罐子,還是沒能懷上娃娃。1937年日軍進攻盧溝橋,劉奶奶的男人就和幾名愛國青年參加了抗日隊伍,從此杳無音訊,再也沒回來。劉奶奶就一個人生活,一直也沒改嫁,天天站在村口張望。平日里靠隊里分的口糧和自己種的自留地生活,雖然過得緊緊巴巴,卻總把日子收拾得利利落落。
孤獨了大半輩子的劉奶奶家里突然來了兩名知青借住,劉奶奶很高興,她把土窯里打掃了一遍又一遍,把自己的鋪蓋抱到了炕梢,把熱炕頭讓給唐春梅她倆睡。
和其他知青相比,唐春梅她倆女生算是掉進了福囤里,劉奶奶啥也不讓她倆干,她倆頓頓都吃現(xiàn)成飯。后來唐春梅主動提出讓劉奶奶教她倆學(xué)習(xí)做飯,劉奶奶才開始讓她倆燒火,教她倆學(xué)習(xí)發(fā)面蒸饃,教她倆燉菜熬菜湯熬糊糊,也教她倆刷鍋洗碗。劉奶奶對唐春梅和李愛玲非常疼愛,好吃的都留給她倆吃,唐春梅和李愛玲心里很溫暖。
第二年初夏,隊里為知青修建了新窯,成立了知青點,北京知青有了屬于自己的家,唐春梅和李愛玲也搬到知青點和那七名男知青一起吃住去了。搬家那天,劉奶奶拉著她倆的手眼淚汪汪地說:“我真舍不得你倆搬走……”看劉奶奶抹眼淚,唐春梅也哽咽著說:“奶奶,我倆會?;貋砜茨??!?/p>
搬到知青點后,唐春梅果然沒食言。每天收工后,她和李愛玲都會先去劉奶奶家,幫著喂喂雞、掃掃院,陪奶奶說說話。劉奶奶有點什么好吃的,都會想著唐春梅和李愛玲,母雞下了蛋,劉奶奶也給她倆留著。男知青都羨慕她倆,說她倆真有福氣,遠離父母還有人疼。
1972年春天,唐春梅突然病倒了。起初只是覺得乏力,后來眼睛、皮膚都黃了,大隊赤腳醫(yī)生來看了,說是黃疸肝炎,讓她臥床休息。唐春梅躺在知青點的炕上,渾身沒力氣,心里又急又怕,飯也吃不下去。
得知唐春梅病了,劉奶奶跑到后莊請來了老中醫(yī),老中醫(yī)把脈后開了中草藥,安慰她說:“不礙事,喝幾付湯藥就好了?!眲⒛棠倘ツ莻€老中醫(yī)家抓來草藥,天天幫她熬藥,給她弄好吃的,給她寬心。每次熬好了湯藥,劉奶奶都會嘗一嘗,不涼不熱的時候才會讓唐春梅一口氣喝下去。在劉奶奶的關(guān)愛照顧下,唐春梅的病情逐漸好轉(zhuǎn),她發(fā)自內(nèi)心深處感激劉奶奶。
圖片來源網(wǎng)絡(luò)
1973年秋后,李愛玲招工到縣商業(yè)局工作,知青點就唐春梅一名女知青了,劉奶奶說她一個大女子和一幫后生一起生活不方便,她就讓唐春梅搬回來和她一起生活。當時唐春梅也有這個想法,只是她沒好意思開口,她怕劉奶奶嫌麻煩。
搬回劉奶奶家后,日子又回到了從前的模樣。每天早上,唐春梅醒來時,土窯里已經(jīng)飄著玉米糊糊的香味。晚上收工回來,劉奶奶總會把熱水倒好,讓她洗手洗臉。唐春梅想幫著刷鍋洗碗,劉奶奶總把她往旁邊推:“你勞動累了一天,歇著去,這點活奶奶來干?!庇幸淮?,唐春梅偷偷把自己碗里的雞蛋撥到了劉奶奶碗里,劉奶奶又夾了回來:“娃娃正是長身體的時候,你吃?!碧拼好房粗肜锏碾u蛋,眼淚差點掉在碗里——奶奶這輩子沒享過福,卻把所有的愛都給了她。
一起生活的日子里,劉奶奶把唐春梅當成了自己的親孫女,啥好吃的都留給她吃,唐春梅心里除了溫暖就是感動,還有幾分愧疚和心疼。
1976年秋后,郭家莊大隊得到了一個工農(nóng)兵學(xué)員的名額,唐春梅趕上了推薦上大學(xué)的末班車,她順利通過了文化課考試和政審,被推薦到天津師范學(xué)院讀書,成了郭家莊大隊唯一一名被推薦上大學(xué)的北京知青。
這原本是一件高興的事情,唐春梅心里卻涌起一股不舍和惆悵。她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劉奶奶,和劉奶奶朝夕相處一起生活了好幾年,她對劉奶奶的感情已經(jīng)很深厚了。那天晚上,她坐在劉奶奶身邊,小聲說:“奶奶,我要去天津上大學(xué)了……”劉奶奶愣了愣,接著臉上露出了笑容,眼角卻濕了:“好,好,娃娃有出息了,奶奶高興?!?/p>
離開郭家莊的前一天晚上,唐春梅躺在炕上,翻來覆去睡不著。快半夜的時候,才好不容易閉上了眼睛,睡夢中,她隱約聽到院子里有微弱的哭泣聲,仔細一聽,是劉奶奶的聲音。唐春梅趕緊披衣下炕,原來劉奶奶一個人躲在院子里傷心難過,她心里難受,又不敢大聲哭,她怕影響唐春梅睡覺……
分別的時候,劉奶奶拉著唐春梅的手千叮嚀萬囑咐,一直抹著眼淚把她送到坡下,送到村口。
唐春梅乘坐的馬車駛出了挺遠,唐春梅回頭望,看到劉奶奶還站在村口,一個勁沖她揮手。她心里滿是不舍和留戀,也沖著劉奶奶揮了揮手,眼淚不由自主地濕潤了雙眼。突然,身后傳來撕心裂肺的哭喊聲:“春梅,娃娃……”
唐春梅心里像被蝎子蜇了一下,疼的她一激靈,她跳下馬車,哭喊著跑回來,撲到了劉奶奶懷里……
參加工作后,唐春梅領(lǐng)到了第一個月的工資,她第一件事就是去商場,給劉奶奶買了一身新衣服寄回了山西。還寫了一封信,在信里說,等抽出空就回來看她。第二個月發(fā)了工資,她又給劉奶奶寄了十五塊錢,還寫了一封信,囑咐劉奶奶買點好吃的,不要舍不得花錢。
以后的日子里,逢年過節(jié),唐春梅都會想到劉奶奶,給她寄錢寄物品,也常給她寫信。劉奶奶不識字,每次收到信都會去學(xué)校找郭校長,讓郭校長幫著念信,再讓郭校長幫著寫回信。郭校長總是夸獎唐春梅是個有情有義的好女子,寫回信時總是報喜不報憂,總是說劉奶奶身子骨很硬朗。
1989年秋天,唐春梅去太原開會,專程繞道去郭家莊看望了劉奶奶。時隔多年再相見,劉奶奶明顯老了,腿腳也不利索了??吹匠寄合氲奶拼好罚瑒⒛棠毯芨吲d,拉著她的手久久不松開。
1994年冬季,劉奶奶去世的第七天,唐春梅才得到劉奶奶去世的消息,等她趕回郭家莊時,村里已經(jīng)幫著料理完了郭奶奶的后事。郭奶奶去世后,是學(xué)校的郭校長給唐春梅寫的信,告訴了她劉奶奶去世的消息。
沒能送劉奶奶最后一程,成了唐春梅心中永遠的痛。
退休后,每年清明節(jié),唐春梅都會回郭家莊,給劉奶奶上墳。她會坐在墳前,跟奶奶說說家里的事,說說自己的生活狀況,就像從前在窯洞里面對面那樣拉話。風(fēng)吹過墳前的柳樹,沙沙作響,就像奶奶的聲音,在她耳邊輕輕說:“娃娃,奶奶挺好的?!?/p>
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
現(xiàn)如今,年過七旬的唐春梅身體很好,生活上也很寬裕,可她還保留著當年劉奶奶親手給她縫的那件藍布褲子,還保留著當年劉奶奶送給她的那個銅頂針。每當看到這些東西,她就會想起郭家莊的那孔窯洞,想起窯洞里的溫暖,想起劉奶奶那布滿皺紋的臉和溫暖的手。那段知青歲月,那段與劉奶奶相依相伴的日子,成了唐春梅生命中最珍貴的記憶,就像窯洞里透進的那束陽光,永遠照亮著她的人生,也永遠溫暖著她的心。
作者:草根作家(講述人:唐春梅大姐)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