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有家板面店,夫妻倆從早忙到晚煮面,13歲的兒子放暑假不出去玩,天天在店里端碗、擦桌子、洗碗,比大人還勤快。媽媽看孩子懂事,偷偷買了他心心念念的無人機當禮物,結果孩子拆開后先哭了,抱著媽媽說:“這太貴了,得賣多少碗板面才能賺回來??!”
說真的,現(xiàn)在好多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這孩子才13歲,就知道心疼爸媽辛苦,這份懂事真的戳心。咱先不說學習成績咋樣,就這份感恩心,比啥都金貴。
一、網(wǎng)友吵翻:這孩子比考100分還強!
視頻一火,評論區(qū)直接破防了,網(wǎng)友們的話句句在理,我挑幾個跟大家嘮嘮:
有網(wǎng)友說:“這孩子讀多少書都不重要了!勤勞、懂感恩,這品行比考滿分還珍貴,以后走到哪兒都差不了!”
還有網(wǎng)友戳中淚點:“就那句‘要賣多少碗板面’,比啥甜言蜜語都強!這輩子能有這么個兒子,再累都值了!”
也有網(wǎng)友羨慕得不行:“為啥懂事的都是別人家孩子?我家那倆,天天氣我,對比之下我快心梗了!”
更有人說:“現(xiàn)在不少學霸只會讀書,連碗都不會洗,出了社會啥也不是。這孩子才是榜樣,懂感恩的人走得遠!”
其實網(wǎng)友吵的核心,就是“孩子到底啥最重要”。有人覺得成績是王道,有人覺得品行才是根。但看這孩子就知道,哪怕學習不是頂尖,只要心里裝著爸媽、懂得體諒辛苦,這份心意就比啥都難得。
二、法律上得提醒:孩子幫忙可以,但別讓“懂事”變“負擔”
咱感動歸感動,作為自媒體,必須跟大家普及點法律知識——不是說孩子懂事幫忙不好,但得注意“度”,別觸碰法律紅線。
根據(jù)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禁止用人單位招用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就算是自家店,也得注意兩點:
1. 不能算“用工”:孩子放假在店里搭把手,比如端個碗、擦個桌子,這屬于家庭互助,沒問題。但要是讓13歲的孩子每天從早忙到晚,跟大人一樣干重活、算工時,甚至替代大人工作,就可能涉嫌“使用童工”,哪怕是親爸媽也不行,這是法律明確禁止的。
2. 得保障休息和成長:孩子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和成長,幫忙不能耽誤寫作業(yè)、休息,更不能因為干活影響身體健康。視頻里這孩子是“主動分擔”,而且媽媽也心疼他,這就沒問題;但要是強迫孩子干活,忽略他的學習和休息,就不符合法律對未成年人的保護要求了。
簡單說:自家孩子搭把手、體驗生活可以,但千萬別把“懂事”變成孩子的負擔,法律底線得守住。
三、別光羨慕“別人家孩子”!感恩心是教出來的,不是等出來的
看評論區(qū)好多人羨慕“為啥我家孩子不懂事”,其實別光羨慕,這孩子的感恩心,不是天生的,是爸媽用行動教出來的。
你看這對夫妻,每天勤勤懇懇煮面,沒抱怨過辛苦,卻把孩子的付出看在眼里——知道孩子想要無人機,偷偷記下來買了當禮物;孩子幫忙時,媽媽會心疼地問“累不累”。這種“爸媽辛苦不抱怨,孩子付出被看見”的家庭氛圍,才養(yǎng)出了懂感恩的孩子。
反觀有些家庭,要么爸媽自己偷懶,卻要求孩子懂事;要么孩子做了點小事,就覺得“理所當然”,從不肯定。這樣的環(huán)境,孩子咋能學會體諒?
其實教育孩子不用啥大道理:爸媽勤勞,孩子就會學著擔當;爸媽珍惜孩子的付出,孩子就會懂得感恩。就像這碗板面,夫妻倆煮的是辛苦,孩子嘗出的是心疼,這份雙向的體諒,才是最暖的家庭教育。
最后也想問問大家:你家孩子會主動幫你分擔家務嗎?遇到這種懂事的孩子,你會怎么獎勵他?評論區(qū)聊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