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米
本文約6200字,預計一盞茶時間閱讀完畢
商務君按:建社之初就專注美學圖書出版,首部作品便成為暢銷書,40多年來,安徽教育出版社(簡稱“安教社”)推出《通俗美學》《朱光潛全集》《中華美學大詞典》等一批專業(yè)性與普及性兼具的美學出版物,逐步構建起系統(tǒng)完整的美學出版體系。未來,安教社還將持續(xù)打造美學出版產(chǎn)品子品牌,并向文創(chuàng)開發(fā)、研學旅行等多個維度延伸,讓美學知識更生動地觸達讀者。
20世紀80年代,“美學熱”興起,《談美》《美學散步》《美的歷程》等一系列美學類圖書風靡一時。就是在這一時期,安教社成立。在做好教育出版主業(yè)的同時,這家地方教育出版社特意開辟美學圖書出版板塊,其推出的首本美學類圖書《通俗美學》就成為暢銷書。此后的40多年時間,安教社在這一細分出版領域深耕細作,出版了一系列兼具學術深度與大眾閱讀價值的經(jīng)典美學圖書,形成了鮮明的品牌特色,已成為國內“美學出版重鎮(zhèn)”之一。
多年來,安教社在美學出版板塊始終堅持“精品化、專業(yè)化”的發(fā)展策略,每年穩(wěn)定推出6~10種新書。目前,其代表性產(chǎn)品既有“大部頭”的名家全集、文集和原創(chuàng)學術研究著作,如《朱光潛全集》《宗白華全集》《鄧以蟄全集》《蔣孔陽全集》《熊秉明文集》《中華美學大詞典》《中國藝術批評通史》《中華審美文化通史》《呂熒全集》《中華美學精神叢書》《禪宗美學文獻集成箋注》等;也有諸多高質量的精品單本,如《通俗美學》《曲院風荷:中國藝術論十講》《八大山人研究》《中國藝術的生命精神》《美學新論》《西方古典詩學與美學》《美學的歷史:20世紀中國美學學術進程》《中國古代美學命題論》等;還有面向中小學生的普及讀物。
在安教社社長王能玉看來,該社在美學出版領域已形成三方面的核心競爭力:一是構建起了系統(tǒng)完整的美學出版體系。從基礎文獻的整理匯編到前沿理論的創(chuàng)新探索,形成了覆蓋美學學科的出版矩陣。二是建立了深厚的學術資源網(wǎng)絡,在美學領域培育起了老中青三代作者隊伍。三是培育了一支專業(yè)權威的學術編輯團隊。團隊成員不僅具備扎實的出版專業(yè)技能,更擁有深厚的美學學術素養(yǎng)。“正是有了一代代作者與一代代編輯的雙向奔赴、攜手奮楫、接力賡續(xù),安教社才得以成為‘美學出版重鎮(zhèn)’之一,在國內美學圖書出版領域占據(jù)一席之地。”
三個階段,持續(xù)鍛造美學出版品牌
美學是哲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因此這類圖書只是社科出版中一個很小眾的門類。過去,美學圖書多以學術專著為主,讀者群體相對小眾。如今,隨著全民閱讀的普及和審美教育的重視,美學圖書的受眾范圍不斷擴大。市場需求的擴大,也意味著競爭加劇,促使各家出版社更加注重圖書的品牌化運作。而作為先入局者,安教社的美學出版板塊發(fā)展之路即是一段品牌化出版探索之路。
回首安教社美學出版板塊的發(fā)展,王能玉將其分為三個關鍵階段,從中可窺見其美學圖書出版理念與學術貢獻的演進脈絡。
奠基階段(1982~2000年),以系統(tǒng)整理現(xiàn)代美學奠基性文獻為核心任務。自20世紀80年代起,安教社陸續(xù)推出了《朱光潛全集》《宗白華全集》《鄧以蟄全集》《蔣孔陽全集》等經(jīng)典著作,首次全面集結中國現(xiàn)代美學奠基人的重要學術成果。這些全集的出版不僅填補了學界在文獻整理方面的空白,更在美學研究領域奠定了堅實的文獻基礎。其中,《朱光潛全集》與《宗白華全集》更被學界譽為“中國美學出版的兩座豐碑”,成為幾代美學研究者不可或缺的經(jīng)典讀本。通過這些權威文本的整理與出版,安教社為美學學科的發(fā)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也在美學出版領域樹立了鮮明的品牌形象,奠定了安教社作為“美學出版重鎮(zhèn)”的堅實基礎。
引領階段(2001~2015年),迅速成為美學出版領域的領軍者。21世紀以來,中國美學研究迎來了蓬勃發(fā)展的黃金時期。美學研究不僅在理論深度上取得了顯著突破,更在學科交叉與創(chuàng)新方面展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活力,美學著作的出版也呈現(xiàn)出欣欣向榮的景象。安教社敏銳地把握住了這一學術發(fā)展機遇,迅速成為美學出版領域的領軍者。
這一時期,一大批兼具學術深度與創(chuàng)新精神的中青年美學學者嶄露頭角,他們在繼承傳統(tǒng)美學精髓的基礎上,積極開拓新的研究領域。這些學者中,既有學貫中西的學術大家,也有深耕特定領域的專精人才。
安教社以其卓越的學術品位和專業(yè)的出版水準,成功匯聚了當時美學研究領域最具影響力的學者群體。其中,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特聘教授高建平的《美學與文化·東方與西方》《西方美學的現(xiàn)代歷程》等著作,以其宏闊的國際視野和深刻的理論洞見,為比較美學研究樹立了新的標桿;北京大學教授朱良志的《曲院風荷——中國藝術論十講》《八大山人研究》《中國藝術的生命精神》等作品,以其深厚的國學功底和獨到的藝術感悟,推動了中國傳統(tǒng)美學研究的現(xiàn)代轉型;北京大學教授彭鋒的《詩可以興:古代宗教、倫理、哲學與藝術的美學闡釋》和復旦大學教授朱立元的《接受美學導論》等著作,則在跨學科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等等。
在這一階段,在出版?zhèn)€人美學專著的同時,安教社始終保持著對大型美學學術工程的關注與投入,《中國藝術批評通史》等重大項目的持續(xù)推進,不僅體現(xiàn)了安教社的學術擔當,也為中國美學研究的系統(tǒng)化、體系化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守望、拓展階段(2016年至今)。自2016年以來,隨著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安教社采取了以“穩(wěn)住基本盤”為思路的出版方針。在保持傳統(tǒng)美學出版優(yōu)勢的基礎上,積極關注學術研究的前沿動態(tài),不斷向美學與其他學科交叉融合的領域拓展。同時,為了讓更多普通讀者認識美學、了解美學并愛上美學,推出了一系列面向大眾的美學普及讀物,力求在學術深度與大眾傳播之間找到平衡,推動美學走進更廣泛的社會視野。
在此期間,安教社陸續(xù)出版《熊秉明文集》《呂熒全集》《中華美學精神叢書》等大型套系著作,以及《美學的歷史:20世紀中國美學學術進程》《美學:問題與意義》《中國古代美學命題論》等原創(chuàng)精品單行本。今年年初,安教社與北京大學美學與美育中心重啟了美學研究和出版領域的雙峰之作——《朱光潛全集》《宗白華全集》的修訂再版工作,這不僅彰顯了安教社作為出版者弘揚學術傳統(tǒng)的使命與擔當,也是其為推動我國美學事業(yè)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蓬勃發(fā)展而邁出的重要一步。
除了學術著作,安教社為多位美學家立傳,如葉朗《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情系燕園六十年》、曾繁仁《美在生命頓悟時:我的人生與學術》等。積極謀劃了敦煌美學、書法美學、禮樂美學、士人美學與生活美學等前沿選題,致力于推動美學研究的多元發(fā)展。為了回應“青少年美育應如何有效實施”這一社會話題,2021年,安教社還聯(lián)合人民出版社,結合安徽本土特色策劃出版了面向中小學生的美育系列讀物。
制度保障,把握好專業(yè)性與普及性的平衡
在安教社學術文化出版中心江舟看來,美學出版雖然比較小眾,但卻是彰顯學術品格、傳承人文精神的重要板塊,“它凝聚著我社老一輩出版人奮勇拓荒的精神,也彰顯了當下我們砥礪堅守的意志”。因此,安教社在美學出版領域始終堅持“學術立社”的根本方針,將學術品質視為出版工作的生命線。
作為安教社的重點學術出版規(guī)劃板塊,美學出版首先在政策支持方面就得到了社內的全方位支持。據(jù)江舟介紹,社內專門設立相關資助和獎勵基金,對高水準但市場預期相對較低的美學專著給予補貼,確保優(yōu)質內容順利出版。同時,在人力、物力方面,將學術文化出版中心作為美學類圖書出版的重點部門,組建了專業(yè)的圖書編輯、校對團隊,以保證選題和編校的高質量。此外,在設計和印制環(huán)節(jié),也優(yōu)先保障美學類圖書,確保學術著作兼具內容價值和視覺呈現(xiàn)。
在選題策劃和學術出版資源積累方面,安教社也有一套自己的標準。以與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為例,安教社建立并持續(xù)優(yōu)化了一套全方位、多層次、制度化的長期深度合作機制。一方面,美學類圖書編輯會通過定期走訪美學研究機構、拜訪作者,或聯(lián)合主辦會議、召開新書發(fā)布會等,與學界保持聯(lián)絡并進行深度交流,及時掌握其學科發(fā)展規(guī)劃、重大研究項目進展,確保出版規(guī)劃與學術前沿動態(tài)同頻共振。比如,正是由于長期密切關注北京大學美學與美育研究中心的研究動態(tài),才推動了《朱光潛全集》《宗白華全集》兩套重磅美學著作的系統(tǒng)性修訂再版工作。
另一方面,安教社與各類美學類學術機構的合作不僅限于單本著作,更注重對合作機構整體研究成果的體系化呈現(xiàn)。從代表學科前沿的國家級項目成果、集體攻關的厚重專著,到頂尖學者的個人思想結晶(個人專著),以及展現(xiàn)學者思想歷程與人文情懷的隨筆、自傳等,構建立體、多維的美學圖書出版體系。如與山東大學文藝美學研究中心、首都師范大學藝術與美育研究院等機構保持常態(tài)化合作,持續(xù)性、規(guī)模化地推出其標志性研究系列成果,形成具有學術影響力的美學品牌。
隨著近年來學術出版大眾化、普及化漸成趨勢,普通讀者對美學領域“輕學術”“學術普及”“大家寫小書”等類型圖書的興趣日益增長。為此,安教社在堅持學術出版嚴謹性的同時,也在積極嘗試大眾化、普及化的圖書產(chǎn)品開發(fā),通過選題策劃、內容編排、裝幀設計等方面的創(chuàng)新,架起學術與大眾之間的通達津梁。
除了創(chuàng)新美育類圖書產(chǎn)品的內容和形式,通過精準的、適配的新渠道讓好產(chǎn)品觸達用戶,也是安教社發(fā)力的重要一環(huán)。當前,在線下渠道方面,安教社和傳統(tǒng)的新華書店系統(tǒng)、圖書館配市場、特色民營書店都建立了長期深度的合作關系,除了傳統(tǒng)的圖書展陳,也通過主題展覽、讀書會等形式提升圖書的線下曝光度。在線上渠道方面,則根據(jù)不同電商平臺的用戶特點采取差異化營銷策略。如針對社內的官方旗艦店,在當當突出學術性和專業(yè)性;在天貓則更注重視覺呈現(xiàn)和套裝組合;在抖音、小紅書等內容電商平臺,也通過短視頻和直播等形式進行內容營銷。
當然,江舟也強調,在學術出版普及化的過程中,必須把握好“度”,避免過度簡化或娛樂化,確保知識的準確性和思想的深度?!斑@種專業(yè)性與普及性的平衡,正是當下學術出版需要認真思考的重要課題”。
“硬核團隊”,成為學術共同體的參與者
落實到具體出版層面,每本圖書、每個項目都需要一個個具體的編輯來執(zhí)行。同其他出版板塊一樣,美學圖書編輯也需要具備從選題策劃到內容質量把關、宣傳推廣等多方面的綜合能力。同時,美學圖書的“專精”特質,又需要編輯在學術素養(yǎng)、出版規(guī)范和市場洞察等多個維度具備扎實功底。經(jīng)過數(shù)十年的深耕和沉淀,安教社美學出版板塊擁有一支兼具學術底蘊和專業(yè)素養(yǎng)的編輯隊伍,其中不乏從業(yè)10余年的資深編輯,他們不僅熟稔出版流程,更對美學學科發(fā)展有著深刻的理解。即使是年輕編輯,也在這個崗位上耕耘了5年以上。
2009年,編輯徐鵬碩士研究生畢業(yè)后進入安教社工作,從編務工作做起,此后參與統(tǒng)籌了皖籍美學家呂熒《呂熒全集》的出版工作,算是正式邁入美學出版領域。同大部分學術圖書編輯一樣,徐鵬也將做出一本“雙效”俱佳的圖書視作自己的職業(yè)理想。面對出版過程中遇到的那些類型不一、或大或小的問題,比如稿件內容打磨與出版節(jié)奏的矛盾,新書在即將復印的那一刻出現(xiàn)問題被緊急叫停,等等,都能在看到新書的那一刻被“消解”。
在如今已是副編審的徐鵬看來,對美的天然親近性,對“美之所以為美”的好奇與追問,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美學圖書能贈予讀者,也是贈予編輯的最寶貴的禮物。但與美學有關的學術圖書比較“燒腦”也是不爭的事實,拋開出版流程不談,不管是新入行的編輯,還是已經(jīng)有豐富從業(yè)經(jīng)驗的“老”編輯,都必須敦促自己沉下心來不斷地學習美學領域的經(jīng)典與新作。
這一點,入行7年有余的策劃編輯徐宇也深有體會。在入職安教社學術文化出版中心之前,徐宇就閱讀過安教社美學方面的書籍,深知安教社在美學出版板塊深厚的積淀。正式成為一名美學圖書編輯后,徐宇意識到,必須不斷地學習來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備,需要時刻關注學界的動態(tài)來跟進最前沿的美學成果;編書時深感美學家的話語字字珠璣,蘊含著事物的道理和人情的練達;而編輯書稿時“嚴格核查引用文獻,于典籍中折枝拾石”更是基本功。
談到此,徐宇回想起了對自己而言很有意義的一本書——《金衣人歷險記:徘徊在藝術與生活之間的哲學故事》。這本由“身體美學”開創(chuàng)者理查德·舒斯特曼寫作、復旦大學教授陸揚翻譯的美學圖書,算是他和美學圖書的初次“邂逅”。對于初入職場的徐宇來說,這本中英文雙語對照的圖書雖然篇幅不大,但是編輯難度很高,是個不小的挑戰(zhàn),但經(jīng)過努力,該書不僅在圖書質量核查中獲得了質量“優(yōu)秀”評級,也讓他第一次領略到了美學前沿成果的魅力,獲益匪淺。
策劃編輯付靜則是在與前輩們共同編?!秴螣扇ぶ骶恚ㄏ拢返倪^程中,領略到了美學與眾不同的魅力,也意識到了美學編輯的工作要義,“在書稿中,我看到了大學課堂上聽過的那些熟悉的名字:柏拉圖、黑格爾、康德、叔本華等,覺得他們不再是遙不可及的人物,和他們的距離似乎被拉近了很多。但同時,我在編校的過程中也發(fā)現(xiàn),美學的研究范圍很廣泛,分支學科眾多,美學家之間關于各種美學觀點的爭辯也很多,美學類圖書的編校工作有一定難度。對于我們這種初次接觸美學類圖書的編輯來說,掌握基礎知識、術語理念是首要任務?!?/p>
無論是資深編輯,還是初入行者,“一名優(yōu)秀的學術編輯不僅是出版流程的執(zhí)行者,更是學術共同體的積極參與者”這一認知,早已根植安教社每一位美學編輯的內心。
打造子品牌,構建立體多元的美學內容生態(tài)
談到美學出版板塊的未來發(fā)展,王能玉表示,將以系統(tǒng)化、品牌化、國際化的思路推進美學出版,既堅守學術品質,又擁抱時代創(chuàng)新,讓美學真正成為連接學術與大眾、傳統(tǒng)與未來的文化紐帶。
一方面,強化品牌化建設,構建多層次美學出版體系。目前,安教社正在醞釀以社內學術文化出版中心為依托打造美學出版產(chǎn)品子品牌,建立“安教美學智庫”,擬邀請國內知名美學家、藝術評論家擔任顧問或簽約作者,以“學術型+普及型+教育型”三軌并行為策略,每年重點打造2~3種標桿性圖書,如權威學術著作或跨界美學讀物,鞏固既有優(yōu)勢,提升品牌辨識度。同時,為了保持品牌的學術活力,該社還擬設立“美學新銳出版計劃”,為年輕美學研究者提供學術作品的出版機會。
另一方面,深耕大眾美學,讓美學“落地生根”。在保證高端學術研究類著作做引領的前提下,針對非專業(yè)讀者,繼續(xù)開發(fā)通俗易懂的圖書,降低美學閱讀門檻。與中小學、高校合作,打造適合不同年齡段的美學、美育類讀物,推動美學教育進入課堂。開發(fā)美學數(shù)字類產(chǎn)品,如美學通識音頻、藝術鑒賞課、美學講座、藝術沙龍等,滿足年輕讀者的需求。通過系列短視頻以及直播等形式,讓美學知識更生動地觸達讀者。
安教社副總編輯韓大勇補充道,為了嘗試突破傳統(tǒng)圖書出版的邊界,打造一個立體多元的美學內容生態(tài)體系。安教社未來將以學術出版為核心,向文創(chuàng)開發(fā)、研學旅行等多個維度延伸。在文創(chuàng)產(chǎn)品開發(fā)方面,將依托社內豐富的出版資源和深厚的學術積淀,推出一系列獨具特色的美學主題文創(chuàng)。比如,以館藏經(jīng)典美學著作為靈感源泉,開發(fā)“美美與共”系列文創(chuàng),推出摘錄《朱光潛全集》《宗白華全集》中美學“金句”的手賬本、文具及水杯等,以宗白華美學思想為靈感的藝術絲巾、T恤、背包等。
在研學游方面,依托安教社現(xiàn)有的教育資源,與社內其他部門合作,計劃推出“跟著美學大師游中國”系列主題線路,比如“徽州建筑美學之旅”“敦煌藝術考察營”等,讓青少年在實地探訪中感受美學魅力。
*本文圖片由安教社提供
2024年全國出版從業(yè)人員收入調查開啟!
去年你掙了多少錢?
歡迎掃碼參與不記名問卷調查!
分享、在看與點贊,商務君至少要擁有一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