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見其粉,先聞其臭”,被無數(shù)人戲稱為美食界“生化武器”的螺螄粉,是柳州最硬核又最溫情的味覺名片。
不愛吃的人對它退避三舍,愛吃的被這口咸香爽辣迷得欲罷不能。從兩萬年前白蓮洞人嗦螺的遠古之味,到柳宗元的病中邂逅,再到八十年代夜宵攤的意外碰撞。
這一碗集鮮、香、辣、爽于一體的米粉,正帶著柳州人‘臭’中尋香的飲食智慧,征服全球30多個國家的味蕾。
究竟是哪個天才發(fā)明了螺螄粉,眾說紛紜。浪漫的說法,是以唐代文學(xué)家柳宗元為主角。
公元815年,42歲的柳宗元好不容易要結(jié)束10年的永州貶謫生涯,回歸政治中心長安,卻因政敵阻撓被再貶為柳州刺史。
“流放嶺南”的柳宗元,不僅要面臨氣候濕熱、毒蟲遍地、瘴氣彌漫的挑戰(zhàn),還有繁忙的公務(wù):日夜審理案件、打擊綁架和販賣青壯勞力的犯罪行為,還因久旱無雨,柳公需要前往大龍?zhí)杜e行禱雨儀式;雪上加霜的是,他的堂弟柳宗直突然離世。
▌柳州螺螄粉,一碗集鮮、香、辣、爽于一體的米粉,柳州最硬核又最溫情的味覺名片 | ?視覺中國
面對這一系列令人身心俱疲的狀況,柳宗元直接病倒了,茶不思飯不想。
他的管家心急如焚,到處尋醫(yī)問藥,當(dāng)?shù)厝苏J為柳宗元的癥狀除了過度操勞,還與不適應(yīng)當(dāng)?shù)厮劣嘘P(guān),建議他嘗試使用食用紫蘇和八角炒制的螺螄來調(diào)理,螺螄湯與螺螄肉皆可嘗試。
螺螄生長于水中,以當(dāng)?shù)厮翞樽甜B(yǎng),具有泄?jié)癯裏?、消食、消瘡腫的功效,輔之紫蘇與八角,可去腥、發(fā)表散寒、溫中理氣,這些土方藥材的結(jié)合,正是治療外地人水土不服的良方。
▌是誰發(fā)明了螺螄粉的問題,最浪漫的答案關(guān)于“流放嶺南”的柳宗元 | ?視覺中國
柳宗元嘗試了螺螄湯后,感覺效果顯著,食欲逐漸恢復(fù)。
某日,當(dāng)?shù)厝怂土怂噪绲乃峁S、腐竹以及曬干的粉條,以表達對他為民辛勤工作的感激之情。
喜獲初級材料的管家立馬“變身”大廚,一頓操作后做出了一碗鮮香四溢、熱氣騰騰的螺螄湯粉,柳宗元品嘗后大加贊賞,當(dāng)即命名為螺螄粉,這種神奇的搭配也從官府慢慢傳到市井之中。
▌螺螄生長于水中,具有泄?jié)癯裏?、消食、消瘡腫的功效 | ?視覺中國
此后,螺螄粉成為了柳宗元的日常早餐,他還將品嘗螺螄粉及蝦?。ü糯嗤芎腕蛤艿慕y(tǒng)稱)的感受寫成了詩,寄給好友韓愈交流。
遺憾的是劉禹錫在幫他編纂文集時未將其收入,這兩首詩均已失傳,目前僅留下韓愈答柳宗元關(guān)于食蝦蟆的詩篇傳世。
▌隨著自腌的酸筍、腐竹以及曬干的粉條加入,鮮香四溢的螺螄湯粉成為柳宗元的日常早餐 | ?視覺中國
柳宗元是否為初代“螺螄粉推廣大使”雖然沒有實證,當(dāng)不妨礙柳州人對“老市長”柳公的感念。
當(dāng)然那會的螺螄粉大概率沒有今天的好吃,因為靈魂辣椒在明末才傳入中國,但柳州人有實證的嗦螺的歷史倒是長遠。
考古學(xué)家在柳州市白蓮洞遺址的堆積層中發(fā)現(xiàn)了大量的螺螄化石,而且在出土的螺螄殼中,大多數(shù)都有人為將其尾部敲掉的痕跡,經(jīng)過研究,推算出早在兩萬多年前,柳州先民就開始撈取螺蚌為食,白蓮洞人也是華南地區(qū)最早的食螺人群之一。
▌柳州市白蓮洞遺址的堆積層中發(fā)現(xiàn)了大量的螺螄化石,白蓮洞人也是華南地區(qū)最早的食螺人群之一 | ?視覺中國
廣受民間認可的螺螄粉發(fā)明史,則顯得更有煙火氣。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柳州夜市興起,有些夜市老板同時經(jīng)營煮螺和米粉,一些食客喜歡在米粉中加入油水比較多的螺螄湯,筍的“臭味”與螺螄的鮮香碰撞出獨特風(fēng)味,螺螄粉雛形初現(xiàn)。
還有一個更巧合性的說法,一個平常的深夜,幾位外地人到一家快要打烊的米粉攤點,因骨頭湯已沒有,只剩一鍋煮螺余下的螺螄湯,攤主就把米粉放到螺螄湯里煮,加上青菜以及花生等配菜,食客吃后大為震驚,攤主后來逐步完善其配料和制作,做成了螺螄粉。
▌在米粉中加入油水比較多的螺螄湯,筍的臭與螺螄的鮮香碰撞,加上各種配菜,螺螄粉雛形初現(xiàn) | ?視覺中國
無論是哪種說法,都是源自市井生活的創(chuàng)造,散發(fā)著濃濃的“螺螄情結(jié)”和“米粉情結(jié)”,成為今日柳州人熟悉的日常美食。
“老板,要二兩粉,空心菜,加個鴨腳、炸蛋?!?/p>
這是熟客走進螺螄粉店最熟悉的點單“公式”,粉必須是按“兩”算的,裝螺螄粉的碗最好是可以傳承三代的不銹鋼碗。
環(huán)境就不必說了,他可能藏在老小區(qū)樓下,招牌不甚明顯,是最常見的紅底白字,桌子是折疊的,凳子也是可重疊的紅色“省凳”,老字號簡陋得讓人很“安心”。
▌傳承三代的不銹鋼碗,人頭攢動的小店是今日柳州人熟悉的螺螄粉公式 | ?視覺中國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這句話用來形容螺螄粉再貼切不過,不愛的人拒之千里之外,愛的人直呼“真香”。
比巴掌稍大的不銹鋼盆端上來,還未入口就聞到那縷縷升騰的“臭”味,這是酸筍經(jīng)過時間發(fā)酵的獨特饋贈,如同榴蓮、臭豆腐一般,構(gòu)成了美食界最富哲學(xué)意味的辯證法:“臭”與“香”皆是它。
對于初嘗者而言,這味道或許如“化學(xué)武器”般具有沖擊力;但對于嗦粉老饕,這就是打開味覺天堂的密鑰。
一碗標準的柳州螺螄粉,是一場精心編排的味覺交響樂。
彈爽勁道的米粉是基底,在冷水中泡發(fā)后,在沸騰的水中翻騰起舞,最終呈現(xiàn)出恰到好處的Q彈,纏繞在筷子上時仿佛能聽到它們歡快的"嗦嗦"聲。
湯底則是這場交響樂的靈魂指揮——螺螄與豬骨經(jīng)過數(shù)小時慢火熬制出高湯,鮮味充分釋放,再佐以八角、肉桂、丁香等十余種香料,最終成就一鍋泛著紅亮油光的醇厚湯頭,既有石螺的鮮、豬骨的濃,還有香料的馥郁。
▌彈爽勁道的米粉是基底,螺螄與豬骨經(jīng)過數(shù)小時慢火熬制出高湯則是靈魂指揮 | ?視覺中國
地道的店家會在碗底埋入幾顆螺螄,如同隱藏的彩蛋,懂行的食客會先輕嗦尾部,再從開口處一吸,螺肉便應(yīng)聲入口,無需牙簽相助,這是吃貨界約定俗成的吃法。
酸筍如同交響樂中的首席小提琴,以其獨特的發(fā)酵風(fēng)味奠定基調(diào);炸至蓬松的腐竹和金黃酥脆的花生是打擊樂部,帶來層次豐富的口感變化;木耳絲和酸豆角則像靈動的管樂,增添清爽明亮的音符。
▌?wù)ㄖ僚钏傻母窈徒瘘S酥脆的花生,帶來層次豐富的口感變化 | ?視覺中國
空心菜是這曲交響樂的伴奏鋼琴,不突出但是影響力驚人,青菜最好是選擇空心菜,當(dāng)?shù)厝私兴皁ng菜”,是吸紅油的一把好手,當(dāng)然,花菜、紫蘇葉、油蔥等菜品也是部分商家的獨家特供。
在標配之外,你還可以加入:臘腸、炸蛋、豬皮、鴨腳、油果、鴨腎……螺螄粉有自己的滿漢全席。
虎皮鴨腳在湯中泡發(fā)后,輕輕一抿便骨肉分離;豬腳肉爛骨酥,富含膠原蛋白的豬皮飽含汁水,一口咬下,肉皮里的螺螄湯汁在口腔中噴射出來,隨著咀嚼的深入,彈牙的肉皮在唇齒間起舞,空落落的胃也就一下找到了溫暖的所在。
▌外酥里嫩的炸蛋吸飽了湯汁,更是螺螄粉配菜中的神來之筆 | ?視覺中國
至于那顆外酥里嫩的炸蛋,更是將湯的精華全部封印在蜂窩結(jié)構(gòu)中,咬破的瞬間,味蕾迎來核爆般的沖擊。
當(dāng)紅亮的湯油沾滿嘴角,當(dāng)額頭滲出細密汗珠,當(dāng)鼻涕在不經(jīng)意間流下卻顧不得擦拭,只忙著埋頭吸溜——這一刻,食客與食物達成了最坦誠的對話,所有的優(yōu)雅都被卸下,只剩下最本真的味覺歡愉。
▌螺螄粉的種類多樣,搭配也更多樣 | ?視覺中國
喜歡干香爆炒黨一定要試試炒螺螄粉,感受鍋氣十足的干香螺螄粉霸道地你的征服味蕾。油亮的酸筍與米粉交匯在一起,濃郁的湯汁融合到粉中,配合軟香的腐竹、清爽的酸豆角和香蔥一起玩起了“舌尖蹦迪”。
不帶螺螄一起玩的干撈粉,也是柳州粉屆的傳說。脫去湯底束縛,展現(xiàn)米粉最清爽的本真面目,帶著花生碎與炸過的碎肉共同譜寫爽脆的新篇章。
▌螄粉鴨腳煲把柳州人鐘愛的螺螄和鴨腳綁定在了一起 | ?視覺中國
“火鍋腦袋”在柳州必須來一鍋螺螄粉鴨腳煲,這一次柳州人把他們鐘愛的螺螄和鴨腳綁定在了一起。
洗凈的鴨腳放到滾熱的油鍋里炸,炸至金黃色后,鴨腳皮漸漸脫離了肉,從油鍋里撈出晾干放入螺螄湯中,鴨腳的皮與肉吸收了充足的湯水,一口咬下去,炸過的表皮焦香,內(nèi)里入味且軟爛。
煲中的螺必須是大螺才夠攢勁,大塊的螺肉很是Q彈;芋頭也是鴨腳煲的主菜,吸滿了湯汁的芋頭一戳就爛,吃起來粉糯中帶著螺螄的鮮香。
走到柳州高鐵站東廣場,可以看到一碗巨大的螺螄粉雕塑:懸空的筷子夾起紅彤彤的粉,紫荊花紋的大碗里擺著鹵蛋、螺、青菜、腐竹、花生、鴨腳……這碗巨型“螺螄粉”在風(fēng)吹日曬下還需要定期返廠維修,才能以更紅的色澤、更足的“辣味”迎接八方游客。
多少人為了吃上一碗地道的螺螄粉奔赴柳州,但柳州人告訴你:來了可不能只會嗦粉,還得深度體驗螺螄粉文化——從探訪兩萬多年前的螺螄殼考古現(xiàn)場,到觀察流水線上秒變?nèi)颉熬W(wǎng)紅”的袋裝螺螄粉,最后再親手煮一碗螺螄粉,這才算解鎖了柳州螺螄粉文化的完整副本。
▌很多螺螄粉愛好者為了吃上一碗地道的螺螄粉奔赴柳州 | ?視覺中國
“北有山頂洞,南有白蓮洞”,柳州人嗦螺的歷史可比螺螄粉的網(wǎng)紅史硬核多了,走進柳州白蓮洞洞穴科學(xué)博物館,是了解熱愛嗦螺的柳江人的第一步。
白蓮洞洞穴科學(xué)博物館是以白蓮洞遺址為基礎(chǔ)建立,館內(nèi)以文化遺址、巖溶洞穴為展示現(xiàn)場,以生命進化、柳州史前文化演化為主題陳列,帶你“穿越”回兩萬多年前,再現(xiàn)柳江人穴居白蓮洞捕撈螺類煮食的場景。
▌2014年第一家袋裝螺螄粉企業(yè)在柳州誕生,如今的螺螄粉已是年銷售收入700多億元的“粉界頂流” | ?視覺中國
如果說白蓮洞內(nèi)的螺螄殼堆積物是螺螄粉的“前世”,那螺螄粉飲食文化博物館就是“當(dāng)代教材”,它將螺螄粉的從哪兒來、怎么做的、未來產(chǎn)業(yè)要如何發(fā)展,通過文字、聲音、影像、物品、雕塑、藝術(shù)裝置等形式娓娓道來。
2014年,第一家袋裝螺螄粉企業(yè)在柳州誕生,從此,這場“臭味相投”的革命正式拉開序幕,今日螺螄粉已是年銷售收入700多億元的“粉界頂流”,袋裝螺螄粉的崛起,堪稱食品工業(yè)的奇跡:把一碗原本需要現(xiàn)煮的粉,拆解成標準化配菜包+干米粉+濃縮湯料,讓全國人民,甚至全世界人民都能在家復(fù)刻出柳州味道。
▌袋裝螺螄粉把需要現(xiàn)煮的粉,拆解成標準化配菜包+干米粉+濃縮湯料,讓全國人民甚至全世界人民都能在家復(fù)刻出柳州味道 | ?視覺中國
更絕的是,商家們還在發(fā)揮想象力:番茄味、榴蓮螺螄粉、臭豆腐螺螄粉、虎皮鳳爪螺螄粉……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們不敢加的。
而在這場速食革命中,海外留子們成了最大贏家。在螺螄粉還沒大規(guī)模進駐國外超市前,有人開始倒賣螺螄粉,甚至靠這個“發(fā)家致富”;有人為了省錢,開發(fā)出了“低成本復(fù)刻法”:國內(nèi)買湯料包轉(zhuǎn)運+當(dāng)?shù)刂谐慕髅追?,硬是拼出了一?美元的“平價螺螄粉”;更有狠人,直接從腌酸豆角、炒螺螄開始自制湯底,誓要把柳州味道搬進自家廚房。
不得不說,留子們在“吃”這件事上的的行動力和創(chuàng)造力,永遠能突破極限。
▌產(chǎn)業(yè)園中隨處可見螺螄粉元素 | ?視覺中國
要深入了解螺螄粉最好的方式就是去螺螄粉產(chǎn)業(yè)園,親自看看一碗螺螄粉是如何誕生的。
在產(chǎn)業(yè)園的參觀通道,你可以看到螺螄粉生產(chǎn)的全過程。車間內(nèi),自動化、智能化、數(shù)據(jù)化的機器在有序運作,見證螺螄粉的工業(yè)“奇跡”。參觀完生產(chǎn)線,還可以進入螺螄粉特色主題自助體驗餐廳,親自動手煮一碗螺螄粉。
每年產(chǎn)業(yè)園都會迎來大批的研學(xué)團隊,來探索螺螄粉背后的“奧秘”,這種"文化展覽+生產(chǎn)觀光+DIY體驗"的模式,讓每袋螺螄粉都成了文化使者,每條生產(chǎn)線都在講述柳州故事。
▌一碗甜甜糯糯的冰鎮(zhèn)木薯,為這場味覺盛宴畫上完美的休止符,平息舌尖的辣味風(fēng)暴 | ?視覺中國
如果全國米粉界要舉辦一場“誰最會搞事情”大賽,柳州螺螄粉絕對能拿冠軍。
畢竟,江西炒米粉還在努力征服江西人的餐桌,常德米粉還在湖南人的碗里打轉(zhuǎn),桂林米粉還在“干撈派”和“湯粉派”之間糾結(jié),而螺螄粉——這個曾經(jīng)只在柳州街頭巷尾飄香的“粉頭”,如今已經(jīng)搖身一變,成了年銷售收入700多億元的“粉界頂流”。
在柳州,怎么也“逃”不出螺螄粉的世界。窯埠古鎮(zhèn)螺螄街、山頂風(fēng)光絕佳的螺螄粉小鎮(zhèn)、花樣百出的螺螄粉主題活動……柳州已經(jīng)被螺螄粉“腌入味”了。
▌在柳州,怎么也“逃”不出螺螄粉的世界 | ?視覺中國
從兩萬年前的螺螄殼堆積,到現(xiàn)代產(chǎn)業(yè)園的智能生產(chǎn)線;從街邊攤的隨意搭配,到博物館里的非遺認證;從本地人的日常飲食,到游客必打卡的儀式感體驗...柳州人用一碗粉完成了"從味覺到心覺"的文化跨越。
回頭看看,螺螄粉堪稱“爽文劇本”的主角——出身市井,借獨特的味道征服萬千味蕾,靠工業(yè)化逆天改命。
夜幕降臨,柳江兩岸燈火璀璨,食客們正坐在江邊嗦粉,嗦嗦聲與吸鼻子的“susu”聲交織,碗中的紅油倒映著城市的光影,柳州市井煙火的溫柔,都融化在這碗酸辣鮮香的螺螄粉里。
編輯|Tasia、Cici
文字|王蕾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