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正在經(jīng)歷幾十年來最劇烈的一次震動。
過去那個被功夫、商業(yè)和爭議纏繞的寺院,隨著釋永信被查,整個氣場都變了。
新上任的方丈印樂剛到一個月,少林寺就像被按下了重啟鍵!
最明顯的變化是“商業(yè)退場”。
那些在殿前推銷高價香火的僧人不見了,掃碼布施的二維碼也停用了。
寺里現(xiàn)在提供免費的清香,布施全憑自愿。
賣素齋、賣開光法物的地方關(guān)門謝客,就連釋永信的紀念碑都被悄悄挪走。
對很多僧人來說,這是久違的清靜,晨鐘暮鼓不再被錢味打擾,游客和和尚之間的互動也被嚴格限制。
寺內(nèi)開會時,主持們還專門提醒:不要和外界談?wù)撁舾性掝},不要亂發(fā)朋友圈,能少說就少說。
這種“減法”不僅沖擊了寺里,還波及到了登封城,武校招生人數(shù)減少,家長擔心和少林寺的關(guān)系不明朗,街上賣少林武術(shù)服飾的小店生意冷清,貨滯在架上。
少林寺這塊IP一旦失去商業(yè)光環(huán),連帶著周邊產(chǎn)業(yè)鏈都受到?jīng)_擊。
但商業(yè)被削減的同時,修行氛圍開始回歸,印樂是佛學(xué)院出身的“科班僧人”,此前在白馬寺保持了極為肅穆的修行傳統(tǒng)。
他的到來讓少林寺僧人感受到新的氣息——更注重修行本身,而不是功夫表演和經(jīng)濟利益。
有人形容,印樂每天早起繞寺而行,和善又嚴謹,這和釋永信當年的“CEO氣質(zhì)”完全不同。
其實少林寺走到今天這一步并不意外。
從上世紀80年代《少林寺》電影爆火開始,這座原本荒草一米高、泥菩薩都倒塌的破廟,被迅速捧成了旅游和功夫的金字招牌。
游客一度年超兩百萬,周邊遍地開武校和攤位,污水垃圾淹沒山門。
為了治理,政府介入,把少林寺和嵩山整體打造成景區(qū),“禪+武”的概念被無限放大,最終文旅產(chǎn)業(yè)撐起了登封六成GDP,釋永信也順勢成為“少林CEO”,帶著寺院走上市場化道路。
然而功夫經(jīng)濟雖帶來了繁榮,也讓少林寺失去了宗教清修的底色,香火、法會、武僧表演、IP開發(fā),一切都向錢看,坊間流言不斷。
釋永信倒下的那一刻,實際上也是少林寺商業(yè)化模式的崩塌,印樂上任后,方向非常明確:去浮躁、重修行。
他讓商業(yè)降溫,讓僧人閉嘴收心,把少林寺從舞臺中央拉回寺廟本位,有人擔心少林寺少了熱鬧會不會失去吸引力,但也有人說,少林寺應(yīng)該先做一座真正的寺,再談文化和旅游。
未來少林寺會不會徹底告別“功夫經(jīng)濟”,誰也不敢下定論,但可以肯定的是,印樂正在給這座古寺重新定調(diào)。
它不再是游客心里的表演場,而是試圖回歸清修的宗教圣地,只是外面依舊人聲鼎沸,景區(qū)的表演照常上演。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