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受苦方為志士
肯吃虧不是癡人
——清·梁同書
梁同書為清代著名書法家,其聯(lián)以 “苦” 與 “虧” 為核心,暗合其耿介性格與簡樸生活。上聯(lián)以 “志士” 為標桿,強調(diào)苦難是淬煉品格的熔爐,與孟子 “天將降大任” 的思想一脈相承。下聯(lián)以 “癡人” 為對照,指出肯吃虧者實為大智若愚,暗含道家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的辯證智慧。梁同書一生不慕權貴,拒受饋贈,其書風亦以 “秀逸自然” 著稱,此聯(lián)實為其人生哲學的凝練表達。
過如秋草芟難盡
學似春冰積不高
——清·紀曉嵐
紀曉嵐任《四庫全書》總纂官,深諳治學之難。上聯(lián)以 “秋草” 喻過錯,化用《左傳》“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卻以 “芟難盡” 強調(diào)人性弱點的頑固性,暗含對自身編修典籍時糾謬補缺的體悟。下聯(lián)以 “春冰” 喻學識,取《莊子》“夏蟲不可語冰” 之意,警示學識淺薄如薄冰易融,唯有日積月累方能深厚。此聯(lián)對仗工穩(wěn)中見深意,與紀氏 “通儒碩學” 的身份相得益彰。
書山有路勤為徑
學海無涯苦作舟
——唐·韓愈
韓愈作為 “唐宋八大家” 之首,此聯(lián)以 “書”“學” 為本體,“路”“舟” 為喻體,構建雙重隱喻:攀登書山需以勤奮為徑,橫渡學海必以刻苦作舟。其 “勤”“苦” 二字,既呼應儒家 “克己復禮” 的修身傳統(tǒng),又暗含唐代科舉制度下文人的奮斗圖景。此聯(lián)后世廣為流傳,成為勸學經(jīng)典,其生命力在于將抽象的治學精神具象化為可感知的行動指南。
風云三尺劍
花鳥一床書
——明·左光斗
左光斗為明末東林黨領袖,此聯(lián)融合武備與文心,盡顯家國情懷。上聯(lián) “風云三尺劍” 化用《莊子》“劍之所至,皆為臣妾”,卻以 “風云” 渲染家國動蕩,暗含其抗清之志。下聯(lián) “花鳥一床書” 以閑適意象反襯亂世文人的堅守,與陶淵明 “采菊東籬下” 的隱逸不同,左氏以書齋為戰(zhàn)場,體現(xiàn) “以文載道” 的士人風骨。毛澤東曾手書此聯(lián)掛于菊香書屋,足見其精神共鳴。
精神到處文章老
學問深時意氣平
——清·石韞玉
石韞玉為乾嘉時期學者,此聯(lián)揭示為文與修身的辯證關系?!熬竦教帯?指思想境界的升華,與劉勰《文心雕龍》“文以載道” 相通;“學問深時” 則暗合《論語》“四十而不惑” 的智慧,強調(diào)學識積淀帶來的心境平和。石氏一生致力于焚毀 “淫詞小說”,推崇儒家經(jīng)典,此聯(lián)與其藏書樓 “孽海” 之名形成互文,彰顯其以文章教化世道的理想。
黑發(fā)不知勤學早
白首方悔讀書遲
——唐·顏真卿
顏真卿以楷書著稱,其書法如 “荊卿按劍,樊噲擁盾”,此聯(lián)亦剛健有力?!昂诎l(fā)” 與 “白首” 形成時間維度的對比,化用《漢樂府?長歌行》“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卻以 “不知”“方悔” 強化情感張力。作為唐代名臣,顏氏此聯(lián)既是自勉,亦暗含對科舉制度下士人命運的憂思,其 “勸學” 背后實為對文化傳承的擔當。
愿乘風破萬里浪
甘面壁讀十年書
——孫中山
孫中山早年在香港求學時即立下 “振興中華” 之志,此聯(lián)融合壯志與苦學。上聯(lián)化用宗愨 “乘長風破萬里浪” 的典故,卻以 “愿” 字凸顯革命理想;下聯(lián) “面壁十年” 典出達摩祖師,卻賦予新義 —— 以十年苦讀為革命蓄力。此聯(lián)創(chuàng)作于辛亥革命前夕,既是孫氏個人經(jīng)歷的寫照,亦揭示其 “知難行易” 的哲學思想。
與有肝膽人共事
從無字句處讀書
——周恩來
周恩來青年時代撰寫此聯(lián),正值五四運動前夕。“有肝膽人” 指志同道合的革命者,與《周易》“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相契;“無字句處” 則突破傳統(tǒng)書齋局限,強調(diào)實踐出真知。周氏一生踐行此聯(lián):與鄧小平等革命者共圖大業(yè),在革命實踐中探索救國真理。此聯(lián)后被天津南開中學列為校訓,成為 “知行合一” 的精神標桿。
有關家國書常讀
無益身心事莫為
——徐特立
徐特立作為 “延安五老” 之一,此聯(lián)體現(xiàn)其教育理念?!凹覈鴷?不僅指經(jīng)典文獻,更指向《革命軍》《警世鐘》等救亡圖存之作;“無益事” 則直指鴉片、賭博等舊社會陋習。徐氏晚年仍堅持 “活到老,學到老”,其孫女徐禹強回憶祖父常帶她 “到勞動群眾中去”,此聯(lián)實為其 “教育與生產(chǎn)勞動相結合” 思想的凝練表達。
養(yǎng)天地正氣
法古今完人
——蔣介石
蔣介石題此聯(lián)于南京紫金山正氣亭,其政治意圖與文化象征并存?!疤斓卣龤狻?源自文天祥《正氣歌》,卻被賦予三民主義色彩;“古今完人” 表面效法圣賢,實則暗含對自身統(tǒng)治合法性的標榜。孫科撰寫的《正氣亭記》稱此聯(lián)為 “治國之道”,將傳統(tǒng)儒家倫理與現(xiàn)代政治話語嫁接,反映蔣氏試圖以文化符號凝聚民族精神的努力。
聲明:以上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侵刪!
【往期好文】點擊下方藍色標題跳轉內(nèi)容詳細頁面!
超多的書法學習資料,點擊上方公眾號名片,關注“書畫博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