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開峻
寫點什么,得寫,否則自己的良心過不去。
醫(yī)院人滿為患已是尋常景象了
一、醫(yī)院里這場無聲的廟會
這幾年,越發(fā)老態(tài)的我,腿疾也不見痊愈,也隔三差五地跑趟醫(yī)院拿藥了,本是件平常事兒??刹恢獜哪奶炱穑看稳?,心里都像被什么東西硌了一下。門診大廳?那場面,簡直比過年廟會還熱鬧。急診室門口?擠得像春運搶票。輸液區(qū)?更像一個沉默的朝圣之地,烏泱泱的人頭,排得人心里發(fā)慌。不是一天兩天,是天天如此。不是哪一科爆滿,是所有地方都塞滿了人。
起初只是好奇,怎么這么多人?后來有一次,我站在醫(yī)院二樓回廊往下望,那一瞬間,真被震住了。底下是黑壓壓攢動的人流,像蒸鍋揭開蓋子時撲面的滾燙熱氣,裹挾著焦灼、病痛和無助,撲面而來。以前看病是不得已,現在呢?竟成了許多人生活里甩不掉的一部分。
這景象,太扎眼了。它像一塊冰冷的切片,硬生生擺在我眼前——這哪里僅僅是醫(yī)院的擁擠?分明是這個龐大軀體上,一道觸目驚心的傷痕。
醫(yī)生們說這是“健康焦慮”。焦慮?平白無故的焦慮嗎?藥師們說“醫(yī)療更便利了”。便利?可這便利,怎么看著像把大家更整齊地推進了同一個漩渦?
我心里堵得慌。后來慢慢想明白了,或許我們的身體,早就在無聲地吶喊、透支。只是那場席卷一切的疫情,像一把無情的刀,猛地劃開了這層看似平靜的皮膚,把底下早已千瘡百孔的內里,血淋淋地攤開在了光天化日之下。
二、 十字路口的“新地標”與贖身券
走出醫(yī)院,走在熟悉的街頭,目光掃過十字路口的風景,心里那股說不清的滋味更重了。奶茶店、炸串攤、健身房……這些都不稀奇??墒裁磿r候起,藥店像雨后春筍,一家挨著一家冒出來?連鎖的、私營的、醫(yī)保定點……簡直成了城市的新地標,比便利店還常見。
櫥窗里,藥品的名字一個賽一個響亮:清肺、強腎、調氣、補腦……個個名字都透著股仙丹妙藥的勁兒,許諾著立竿見影的“新生”。
藥柜前的人流,是另一幅讓人揪心的畫。你看那年輕人,手里緊緊攥著剛出爐的體檢報告,眼神里一片茫然,對著藥名猶豫不決。他們身后,是捏著家人處方、眉頭緊鎖的中年人。再往前,是推著輪椅、小心翼翼詢問的老人和保姆。那一刻,我心頭猛地竄起一股無名火——這哪是在買藥?分明是在“贖身”!贖誰的身?贖我們這些被“五鬼纏身”的時代人的身:加班鬼、外賣鬼、空調鬼、屏幕鬼,還有那如影隨形、啃噬人心的焦慮鬼!
一個社會,藥店開得比超市還勤快,這能是繁榮的象征嗎?不,這分明是生病的警報!藥再多,治標不治本;病再多,根子不除都是徒勞。
最可悲的是,現在許多人吃藥,早已不是為了治愈,只是為了勉強維持一個“能上班”的軀殼。像一臺超負荷運轉的機器,壞了某個零件,臨時修補一下,接著再開足馬力奔向下一輪磨損。這叫什么現代生活?這分明是一場靜悄悄卻無比慘烈的自我消耗戰(zhàn)。
國民健康,哪里去了?
三、三年后,身體成了離巢的倦鳥
癘疫那三年,驚心動魄地過去了。照理說,該是身體和心靈一次徹底的休整和清洗??涩F實呢?我聽到身邊太多人,包括我自己,都隱隱有種感覺:怎么身體好像更虛了?抵抗力似乎還不如從前?
我苦笑,這感覺,太真實了。
那三年,奪走的何止是健康?它更像一把重錘,狠狠砸碎了我們生活的慣常節(jié)奏,也砸碎了人與人之間那份基本的信任。關在家里的日子,心是懸著的,信息是混亂的,空氣里彌漫的恐慌,比病毒本身更無孔不入。
活動空間被壓縮到極限,運動成了奢望。零食、熬夜、刷屏……成了許多人唯一的慰藉。久坐不動,神經緊繃,血壓、血糖、血脂……這些指標,就在不知不覺中悄悄爬升。人或許沒“陽”,但身體這臺機器,早已悄悄磨損、生銹。三年后“出籠”,我們拖著這副軀殼,像一只離巢太久、羽毛黯淡的老鳥,面對廣闊的天空,竟有些力不從心,飛不動了。
更深的恐懼,是那三年撕開的一道口子:原來一場普通的感冒,能輕易拖垮成肺炎;一次不經意的過勞,竟能引爆心梗;醫(yī)生嘴里輕飄飄的一句話,就可能讓一個家庭瞬間墜入深淵……這不是科幻,是赤裸裸的現實恐怖片,它讓我們看清了自己身體的脆弱底線。
所以你看,病毒或許暫時退場了,但我們身體內部的戰(zhàn)爭,才剛剛拉響警報。這場仗,對手不再是某個具體的病毒,而是我們自己選擇的、日復一日的生活方式——那無聲無息、卻步步緊逼的侵蝕。
四、深夜的一點念想
那天深夜,我偶然又想起魯迅先生那句話:“中國人的病,病在脊梁?!?心里像被什么東西刺了一下。先生當年看到的“脊梁”之病,如今恐怕早已蔓延開來,浸入了神經末梢,滲進了免疫系統(tǒng),甚至扭曲了整個時代奔涌的節(jié)奏。
我們像一群矛盾的集合體:一邊瘋狂追逐效率,一邊親手制造焦慮的牢籠;一邊高談闊論養(yǎng)生之道,一邊在深夜里為工作熬紅雙眼;一邊把“健康”掛在嘴邊當口號,一邊用含糖飲料和代糖零食麻痹味蕾;一邊對科技的神跡頂禮膜拜,一邊對維系身體運轉的最基本常識視而不見。
一個需要全民依賴藥物才能維持運轉的社會,無論外表多么光鮮亮麗,骨子里都響著危機的警報。這警報聲,并非指向某個個體,而是在拷問整個系統(tǒng)。如果我們繼續(xù)沉睡,聽不見這警報,或者聽見了卻選擇麻木,那么最終病倒的,恐怕真的就不只是一個個具體的人了。那沉疴纏身的,會是滋養(yǎng)我們、也困囿我們的這片土壤本身。
需要反思,我們這個族群做錯了什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