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中秋節(jié),阿炳帶著二胡,來到惠山腳下。
老相好董彩娣攙扶著阿炳,東走走,西聽聽,走遍惠山“九龍十八泉”。
最后來到“天下第二泉”,在下面龍頭池的石欄上坐了下來。
泉水潺潺,秋風颯颯,枯葉飄落到池里。
阿炳抬頭向天,但他什么也看不見。
阿炳問董彩娣:“天上亮月亮勿亮?”
“亮,又圓又亮。”
“天空阿有烏云?”
“有,烏云在追著彩云,彩云圍著月亮……”
阿炳眼前,浮現(xiàn)出一輪圓月,映在泉水中,月光照亮“二泉”,照亮大地,照亮了阿炳的心窩。
一陣秋風吹來,池旁一棵古樹的一根枯枝,忽然掉入池中,“撲通”一聲!
阿炳從遐想中驚醒,憤恨又惋惜地連聲長嘆:“圓月打碎啦,圓月打碎啦!”
說著,他解開褡褳,拿出二胡,用盡全神拉著,拉著 ……
就這樣,一曲充滿激昂、悲壯、憂傷、希望的名曲,后來被命名為《二泉映月》的曲子,誕生了。
(吳地民間文學里的《二泉映月》誕生記)
本文為我來我看見原創(chuàng)作品,未經(jīng)授權,請勿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