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傍晚,湖南耒陽的街頭,本該是放學歸家、晚飯將熟的寧靜時刻??梢宦暭饨兴毫蚜它S昏——
一名男子持刀沖出,見人就砍,毫無目標,毫無憐憫。2死3傷,其中,有2歲的女童跪在血泊中,有七八歲的孩子再也沒能醒來。
這不是電影,不是虛構,是真實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人間煉獄。而最讓人憤怒的,不只是兇手的殘忍,更是我們社會防線的層層失守。
目擊者說,兇手最初穿黑衣行兇,后來疑似回家換了白T恤。這細節(jié)細思極恐——他行兇后,還能冷靜回家換衣,說明他不是“失控”,而是有預謀的報復社會。
可問題是,一個心理已瀕臨崩潰的人,為何沒人發(fā)現(xiàn)?他是否有過極端言論?社區(qū)、鄰里、單位,有沒有人察覺異常?
我們總說“防不勝防”,可多少極端事件,都是在沉默中醞釀,在忽視中爆發(fā)?
如果社區(qū)網(wǎng)格員多問一句,如果鄰居多留意一眼,如果心理干預機制更健全——或許,悲劇就能被攔在第一道門。
更令人發(fā)指的是:有孩子受傷,母親撥打120,電話一直未接通。急救車到達現(xiàn)場,已過去20多分鐘。
20分鐘,對一個失血的孩子意味著什么?是生與死的距離,是母親撕心裂肺的等待,是本可挽回的生命被無情吞噬。
我們建了那么多智慧城市,可關鍵時刻,一個救命電話卻成了“信號盲區(qū)”?是系統(tǒng)癱瘓?是調度失靈?還是應急響應機制形同虛設?
這20分鐘,比刀更冷,比血更痛。
兇手無差別行兇,但受害者大多是孩子——他們不是“目標”,而是最容易被傷害的弱者。
2歲、7歲、17歲……他們甚至不懂什么是危險,卻成了暴戾的犧牲品。
這背后,是社會戾氣的下沉。當一些人對生活絕望,他們不敢挑戰(zhàn)強者,就把刀,揮向比自己更弱的人。孩子,成了他們發(fā)泄仇恨的“軟柿子”。
可我們能接受嗎?一個連孩子都保護不了的社會,談何文明,談何安全?
案發(fā)后,當?shù)亟逃块T緊急通知:停止一切暑期補習。學校放假,家長帶孩子回鄉(xiāng)下“平復心情”。
這像極了“亡羊補牢”——羊已經死了,才想起來修圈。
可問題是,為什么非要等到血案發(fā)生,才意識到安全問題?為什么孩子的活動區(qū)域,沒有更嚴密的巡邏與防護?為什么社區(qū)治安,總在悲劇后才“臨時升級”?
我們不能每次都靠“血的教訓”來推動改變。安全,應該是常態(tài),不是“應急”。
我們憤怒,我們譴責,我們?yōu)槭耪甙У???蓱嵟辉撝煌A粼跓崴焉?,不該只化作幾句“天理難容”的感嘆。
兇手已被抓獲,案件會結,可那些孩子的哭聲、母親的哀嚎、家庭的破碎,將長久回蕩在耒陽的夜空。
我們無法讓時間倒流,但我們可以問自己:下一次,我們能否早一點發(fā)現(xiàn),快一點反應,強一點守護?
別讓孩子的血,只換來幾天的熱搜和眼淚。真正的文明,是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平安地走回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