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14歲的女孩,被三個同齡人拖進廢棄屋,脫衣、毆打、腳踹、扇巴掌,像打沙袋一樣,一次次踹倒在地,又冷笑著看她爬起來。
施暴者囂張地說:“我們進過派出所十幾回了,每次二十分鐘就放了,怕什么?”
而他們欺負她的理由,不是她做了什么,而是——她媽媽,是聾啞人。
是的,僅僅因為媽媽聽不見、說不出,她在學校就成了“異類”,成了被嘲笑、被孤立、被欺凌的靶子。
可這一次,他們踢到了鐵板。江油的媽媽們,集體站了出來。
事發(fā)后,女孩的父親報警,警方鑒定為“輕微傷”,施暴者家屬無一人道歉。
而那三個孩子,兩個已輟學,整天混跡社會,嘴里說著“進去不怕”,仿佛法律只是過家家。
最讓人心碎的,是那位聾啞媽媽。她無法用語言表達憤怒,只能用手語比劃,眼淚止不住地流。情緒激動時,竟當場暈倒。
可她一個人說不出聲,不代表沒人替她說話。
江油的家長們怒了!一群媽媽自發(fā)聚集,舉著橫幅,喊著“還孩子一個公道!”“她媽媽聽不見,我們就替她喊!”
她們不是網(wǎng)紅,不是律師,只是普通的母親。可那一刻,她們的聲音,比警笛還響。
有家長代表站出來:“我們不是要以暴制暴,我們只是要一個道歉,要一句‘對不起’!”
這哪里是討說法?這是為所有弱勢孩子撐腰!
最令人憤怒的,是那句“我們進去過十幾次”。
說明什么?說明這些孩子早就摸清了“規(guī)則”:
未成年,打人不致命,警察教育兩句就放人。
于是,暴力成了他們的“游戲”,法律成了他們的“保護傘”。
可法律的寬容,不是縱容惡的借口。
13歲、14歲、15歲,不是“小孩”,是正在形成三觀的青少年。你現(xiàn)在不教他敬畏規(guī)則,將來社會會用更殘酷的方式教他。
“輕微傷”不代表傷害輕,心理的創(chuàng)傷,可能一輩子都治不好。
那個被踹倒在地的女孩,她記住的不是疼痛,是“媽媽是聾啞人,所以我活該被欺負”。
這才是最深的傷。
調(diào)查顯示,三個施暴者的家庭,兩個父母無業(yè),兩個在外地打工,一個做外賣,一個做售貨員。
他們不是富二代,也不是惡霸家庭,只是普通人家的孩子。
可問題就出在這——父母為了生計遠走他鄉(xiāng),孩子留守在家,沒人管,沒人教,放學后不是學習,而是混社會,跟“大哥”學抽煙、學罵人、學欺負弱者。
缺愛的孩子,最容易變成小惡魔。
他們欺負賴某某,不是因為她造謠,而是因為她“好欺負”。媽媽不能發(fā)聲,爸爸報警也“沒用”,在他們眼里,這就是“軟柿子”。
可他們忘了——媽媽聽不見,但人心有回音。
那天,江油街頭聚集了太多人,特警都來了,勸導交通,維持秩序。
可沒人散去。她們說:“我們不鬧事,我們只是要公道?!?/p>
這一幕,讓人淚目。不是因為憤怒,是因為——善良終于集體覺醒。
她們替一位聾啞母親發(fā)聲,也是在告訴所有孩子:這個社會,不會讓弱者獨自哭泣。
我們常說“校園霸凌防不勝防”,可這次,防住了??康牟皇潜O(jiān)控,不是警察,是一群普通媽媽的血性與良知。
所以,請記住這個畫面:夜色下,一群媽媽手拉著手,為一個聽不見的母親,喊出最響亮的聲音。
她們說的不是話,是正義的回響。
而那三個孩子,終將明白:你可以一時囂張,但人心的審判,永遠不會缺席。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