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這些東西可能躺在舊貨攤上無人問津,甚至被當(dāng)成廢品論斤賣。誰能想到,如今它們搖身一變,成了收藏界的新寵,價格翻了很多倍。
今天就來聊聊這五種曾經(jīng)被低估,如今卻讓人捶胸頓足的老物件。
一、銅鏡
這東西在古代不過是梳妝打扮的日常用品,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品相好的漢鏡在文物商店也就賣個幾百塊,差一點的甚至幾十就能拿下。
舊貨市場更便宜,幾分錢一斤當(dāng)廢銅收的都有,也正是因為如此才導(dǎo)致數(shù)量急劇減少。誰能想到,2004年中國嘉德開了銅鏡專場后,這東西的身價蹭蹭往上漲?
2008年,一面元代纏枝花卉鏡拍出100.8萬,首次突破百萬大關(guān)。2011年更夸張,一面唐代海獸葡萄鏡被上海藏家以2500萬從日本搶救回來,創(chuàng)下銅鏡拍賣紀錄。
二、舊書
再聊聊舊書,不是那種動輒幾十萬的古籍善本,而是民國到解放初期的普通出版物。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這些書在地攤上幾毛錢隨便挑,甚至論斤稱。
誰能想到,一本1928年邵洵美的《花一般的罪惡》,平平無奇的舊平裝詩集,后來在上海拍出近30萬?1948年版的《紅軍長征的故事》,從8塊錢漲到600塊。
線裝版《山鄉(xiāng)巨變》輕松破萬(60年代版本)?,F(xiàn)在品相好的特殊版本舊書,已經(jīng)成了年輕藏家的新寵,交易平臺年成交額輕松破億。
三、相機
相機發(fā)燒友可能對國產(chǎn)老相機更熟悉。比如1970年廣州照相機廠出的珠江7型雙反,仿的是德國祿萊,因為成本太高,當(dāng)年普通人一年工資都買不起,結(jié)果總共就做了幾十臺。2008年有一臺拍了10萬,現(xiàn)在估計更貴。
還有上海照相機廠的東風(fēng)6920,仿瑞典哈蘇,一機三頭套裝完美品相能賣120萬,單機也得幾十萬。
最稀罕的是紅旗20,海鷗廠出的,總共才271套,90年代店里就賣2萬多,那時候普通人工資才幾百塊,現(xiàn)在全套80萬起步。當(dāng)年覺得貴沒買的人,現(xiàn)在怕是后悔得睡不著覺。
四、銀元
銀元的故事也挺戲劇性。90年代,袁大頭幾十塊一個,甚至被融了打成首飾。誰能想到現(xiàn)在最普通的也要上千,品相好的船洋、龍洋,評級高的輕松上萬?
特殊版本更夸張,黎元洪開國紀念幣、大清銀幣中字一兩,還有各種軍閥幣成了搶手貨,張作霖像、洪憲飛龍這些稀有品種,價格已經(jīng)能和官窯瓷器掰手腕了。
那些年把銀元當(dāng)普通金屬賣的人,現(xiàn)在估計恨不得穿越回去全囤起來。
五、鼻煙壺
最后說說鼻煙壺,這東西在清代就是貴族玩物,但民國到改革開放前基本無人問津。如今內(nèi)畫精妙的鼻煙壺在拍賣會上穩(wěn)定輸出,民間精品隨隨便便上萬,清代宮廷御制的動不動就百萬成交。
這些老物件的逆襲,說到底還是物以稀為貴。當(dāng)年覺得不值錢,是因為沒人識貨,市場沒起來。如今隨便炒一炒,存世量少的自然水漲船高。
所以啊,家里要是有老物件,先別急著扔,說不定哪天就成寶貝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