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蟠桃
最近,深圳華強北的“小孩哥”“小孩姐”刷屏全網(wǎng):一群半大的孩子掛著二維碼在寫字樓里穿梭,動作比外賣小哥還靈活,做起了一塊錢一單的“最后100米代送”生意。
這群風風火火的小家伙,被網(wǎng)友戲稱為“小孩哥外賣軍團”,在社會上引起了一番熱議。
01.
四方絮語:或贊或憂
最開始發(fā)現(xiàn)這門“外賣代送生意”的還是附近的大媽們。華強北的一些高樓動輒七八十層,結構復雜,電梯分中低樓層和高樓層,轉乘麻煩又難等。對于外賣員來說,超時扣錢是經(jīng)常的事,所以寧愿分出一些配送費讓大媽們完成最后一百米的配送。
沒想到,暑假來臨,不少“小孩哥”“小孩姐”也卷入了這條賽道。
孩子們的“打工日記”
加入這場大戰(zhàn)的孩子大多是中小學生,每單收費1-2元,一天能掙幾十塊,多的時候能過百。一位年僅8歲的小女孩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自己從上午10:00送到晚上19:00點,第一天賺了139元。
這群孩子里,有人是被爸媽“趕”出來的:“他們說我在家抱著手機不動彈,不如出來干點活”;也有人是自己動了心思:“想體驗下生活的‘毒打’,賺點錢開學用?,F(xiàn)在時常為沒單而發(fā)愁,開始共情父母,他們掙錢不容易。”
外賣員的兩難賬
相比大媽們,很多外賣員更喜歡讓“小孩哥”“小孩姐”代勞:“小孩手腳快,收費也比大媽們便宜。拿到一個兩個就走,客戶不用等很久。以前大媽不攢到十個八個不愿意走?!?/p>
但也有騎手會忍不住感慨:“以前大媽大姐們靠這活兒貼補家用,現(xiàn)在孩子們一涌來,直接搶了她們的飯碗。”
家長的“放手與支持”
“小孩哥”“小孩姐”們的家長多半是華強北檔口的老板,見孩子“參戰(zhàn)”,大都笑著支持:
“從小鍛煉一下賺錢能力挺好的。”
“讓他體驗一下以后賺錢的辛苦。”
“錢不錢的無所謂,主要是鍛煉一下”。
網(wǎng)友的熱評區(qū):
誰來為孩子們的安全負責?
“小孩哥外賣軍團”在網(wǎng)上火了之后,討論的聲音也越來越多。
有人點贊:“靠勞動賺錢,比玩手機強多了。”
也有人擔心:“寫字樓人多手雜,是不是不安全?”“這算不算雇傭童工?”
02.
讓娃送外賣,不止華強北
原以為華強北的“小孩哥外賣天團”只是特殊背景下發(fā)生的個例,翻了翻手機蟠桃(家長100編輯)才發(fā)現(xiàn),原來全國不少家長都在帶娃體驗送外賣——只不過,他們開啟了“安全護航模式”。
山東有一位媽媽,為了讓女兒體驗“賺一百塊需要多久”,自己注冊了騎手資格,騎著電動車帶女兒跑單。取餐時讓女兒跟商家溝通,送餐時讓她自己打電話確認地址。媽媽全程陪同并且會陪女兒一起研究規(guī)劃最快和最熟悉的路線。
一天下來,兩人一共掙了96.10元,離“賺100元” 的目標差了點,但媽媽看見女兒主動問路、仔細記地址,就知道這趟收獲早已超標。
武漢的一位媽媽也在小紅書分享了“外賣體驗周”的故事。第一天收工,女兒豪氣地拉她去喝奶茶吃點心:“我請客!”到了第四天,中午進了一家面館,女兒看著22元一碗的面開始不愿意:“這要花掉我辛苦一上午才賺來的錢,有點不能接受?!?/p>
更讓這位媽媽暖心的是,某天她對著突然剎車的外賣員按了喇叭,女兒立刻拽她的袖子:“媽媽你別按了,他是個外賣員,肯定是有突發(fā)情況。”
一周下來,女兒還不止一次地感慨:“學習的苦跟送外賣比起來不值一提。”
03.
中國人的勞動課:
“吃苦”是手段但不是目的
有人說,中國式父母的教育總是熱衷于讓孩子“吃苦”。
蟠桃(家長100編輯)認為,與其說是“熱衷”,不如說是一種深植于文化基因和現(xiàn)實需求的教育智慧。
我們國家是一個傳統(tǒng)的農業(yè)國家,數(shù)千年來,在“春種秋收”的循環(huán)里,在“面朝黃土”的勞作常態(tài)中,在“靠天吃飯”的生存壓力下,先民有了深刻的認知:耐受辛勞、抵御困厄是存續(xù)之本。這種生存智慧沉淀為文化基因,化作“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俗諺、“寶劍鋒從磨礪出”的訓誡。
中國的傳統(tǒng)教育也始終堅信“溫室難育棟梁”:儒家倡導“克己復禮”,將克制舒適、主動吃苦視為修身必經(jīng)之路;道家主張“歷劫成道”,認為磨難是成長的淬煉之火。
到了現(xiàn)代社會,這種教育邏輯又多了一層現(xiàn)實考量。當物質越來越豐裕,孩子們離“匱乏”越來越遠,“吃苦”就成了對抗“嬌驕二氣”的解藥。家長們怕的不是孩子少吃一塊糖,而是怕他們覺得“一切都該唾手可得”,怕他們遇到一點挫折就崩潰,怕他們不懂體諒他人的付出,怕他們在該奮斗的年紀選擇躺平。
所以,在我們的文化基因里,“吃苦”是手段但不是目的。這也是為什么教育部年年都要強調“讓勞動成為校園里的必修課”。
04.
華強北“小孩送外賣”被叫停,但勞動教育不能停
事件發(fā)酵后,不少律師也站出來發(fā)聲:外賣員直接招用童工,提供有償性勞動的行為,違反了《勞動法》禁止使用童工的規(guī)定,是法律明確禁止的。
8月4日晚,華強北街道辦事處發(fā)布了一則《關于不要讓孩子參與代送外賣活動的通知》,正式叫停了“孩子代送外賣”。
有人覺得可惜,但蟠桃(家長100編輯)認為其實不必——叫停的是“穿梭在街道與寫字樓里的安全隱患”,而不是勞動教育本身。
我們更應該琢磨的是:怎么給孩子的勞動體驗加層“安全防護罩”?
或許可以像山東媽媽那樣,陪著娃在熟悉街區(qū)體驗;也可以從家務起步,讓娃當“家庭采購官”,用50元預算買晚餐;還能去社區(qū)公益市集,整理舊玩具擺攤,把賺的錢捐出去……
有沒有什么“安全又好玩”的勞動體驗,是你帶娃解鎖過的?歡迎評論區(qū)留言討論,咱們協(xié)力上好這堂“勞動課”。
注:本文配圖來源于第一現(xiàn)場、瀟湘晨報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