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慌了!中國竟然出現第二個錢學森!千方百計的提出各種無理要求,就是為了阻止他登機回國,印度甚至厚著臉皮要求他公開核心機密......
時間得倒回到2011年。2011 年的美國機場,登機口的電子屏閃爍著航班信息。潘錦功握著機票,行李里裝著碲化鎘薄膜太陽能技術的核心資料。
這項技術若落地中國,將徹底改寫全球能源格局 —— 一塊 1.92 平方米的玻璃,每年能發(fā)電 260 度,相當于普通家庭半年的用電量。可他剛走到安檢口,就被兩名邊檢人員攔下:"先生,請跟我們到辦公室配合調查。"
美國的焦慮并非空穴來風。潘錦功團隊研發(fā)的碲化鎘發(fā)電玻璃,理論光電轉換效率高達 32%,遠超傳統(tǒng)晶硅電池。
更關鍵的是,這項技術能讓建筑外墻直接發(fā)電,上海環(huán)球金融中心若全部采用,每年發(fā)電量足以覆蓋整棟大樓需求。美國能源部早在 2006 年就將碲化鎘列為 "國家能源安全技術",如今中國科學家掌握核心專利,無異于動了他們的 "奶酪"。
邊檢辦公室里,潘錦功被告知 "護照信息存在異常"。但真正的麻煩,是隨后幾天里陸續(xù)出現的 "訪客"。先是美國某新能源公司代表提出 2000 萬美元買斷技術,緊接著移民局官員暗示 "若留在美國,可享受終身科研津貼"。
不僅如此,某情報機構人員私下警告:"你掌握的技術可能被用于軍事用途,留在這才是明智選擇。" 這種套路,與當年錢學森遭遇如出一轍 —— 先是軟禁,再用優(yōu)厚條件誘惑,最后扣上 "間諜" 帽子。
而消息傳到南亞次大陸,印度坐不住了。某政府背景的能源企業(yè)找到潘錦功,聲稱愿以 1 億元人民幣購買技術,并承諾 "技術成果可共享"。
但他們顯然低估了科學家的底線。潘錦功當場拒絕:"這項技術屬于中國,我不會賣給任何國家。" 印度代表不死心,甚至提出 "技術入股" 方案,妄圖通過資本滲透分一杯羹,最終悻悻而歸。
回到中國的潘錦功,一頭扎進成都雙流的實驗室。2017 年,世界首塊 1.92 平方米碲化鎘發(fā)電玻璃下線,厚度僅 4 微米的碲化鎘薄膜均勻覆蓋在玻璃上,弱光環(huán)境下也能發(fā)電。
這項突破驚動了國際能源界 —— 美國 First Solar 公司的組件面積僅為 0.72 平方米,而中國產品是其 2.67 倍。更令人振奮的是,成都中建材的生產線實現了 "55 秒生產一塊玻璃" 的速度,成本比美國同類產品低 30%。
如今,潘錦功的發(fā)電玻璃已在多個場景落地。張家口冬奧村的冰墩墩路牌,白天吸收陽光發(fā)電,夜晚為路燈供電;成都雙流國際機場的航站樓幕墻,每年發(fā)電量相當于節(jié)約標準煤 283 噸。
這種玻璃能根據需求定制顏色和透光率,從仿大理石到彩色透光系列,徹底打破 "太陽能板只能是黑色" 的刻板印象。
從錢學森到潘錦功,中國科學家的回國之路從來不是坦途。但正是這種逆境中的堅守,讓中國在新能源領域實現了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
當美國還在糾結是否對華技術封鎖時,成都的生產線早已將發(fā)電玻璃送往全球。正如潘錦功所說:"我們做的不是生意,是國家需要的事。" 這種精神,或許才是中國科技突圍的真正密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